意昂体育介绍

为何一手难中?大行科工超购破纪录,业绩稳健需谨慎

发布日期:2025-10-09 13:57    点击次数:134

港股又热闹了——被称为“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博士创立的大行科工(02543.HK)刚过会就掀起抢购潮。它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吸引了约22.24万份有效申请,认购倍数惊人地达到7,558.4倍,一举刷新了毛记葵涌2018年创下的6,289倍纪录,成为新的“超购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先把关键事实摆清楚:公司这次只发售792万股,定价为每股49.5港元,净募资约3.42亿港元。国际配售部分由442名承配人认购,整体获配约21.65倍的申购热度。多家基石机构参与认购,合计认购约201.38万股,投入大约1275.98万美元。上市首日股价一度高开近19%,市值约18.6亿港元。因为申购人数太多,一手中签率低得让人心碎,只有约0.02%。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其实透露出“稀缺+情绪”的混合效应。

再看公司基本面。按2024年零售量测算,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占有率约26.3%,位居第一。产品线覆盖折叠、公路、山地、儿童及电助力自行车。近几年量价齐升,营收从2022年的2.54亿元人民币升到2024年的4.51亿元,净利从3143.4万元增至5229.9万元,收入与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约为33.1%和29.1%。今年前四个月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技术派创始人背书加上亮眼业绩,构成了追捧的“理性”一面。

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极端的超额认购?小编觉得有几条关键原因:一是发行规模小,市场上可流通的筹码稀缺,供需错配很容易被放大;二是品牌故事非常吸睛——“折叠自行车之父”这类IP效应能激发情感认同和话题传播;三是宏观趋势站队绿色出行与消费升级,为单车和电助力产品提供长期成长的逻辑。与此同时,基石投资者的背书在短期内增强了市场信心,吸引了大量散户蜂拥而至。有网友评论道,“这次申购比买演唱会门票还难,一手都难中,更多人冲的是故事和稀缺。”

但热闹的另一面也很清楚:一手中签率极低意味着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基本被拒之门外;上市首日的高溢价隐藏着随之而来的高波动;小盘股本身流动性差,后市容易被短线资金拉扯。更务实的问题还包括行业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公司能否把国内优势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的执行力。

对于普通读者和潜在投资者,有几点实用建议可以参考。别把“稀缺”当成“价值”的代名词,短期炒作和长期护城河是两码事。留意公司募资去向:扩产、研发、渠道下沉哪块占比更大,决定了能否延续增长。评估自己的持股成本和抗波动能力,追高者一定要考虑分批建仓和止损策略。最后,别忘了关注宏观政策和消费趋势,比如绿色出行、城镇化进程以及户外休闲的持续推动力。

留给大家几个思考题:大行科工能把IPO时的热度转化为长期市值增长吗?在稳固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它能否把业务成功推向海外市场?答案藏在它未来的执行力、产品创新和渠道经营里。喜欢中国制造和消费升级故事的朋友,这次或许是关注优质细分龙头的好时机,但记住,市场的热情可贵,谨慎与长期视角才是保护本金、获取回报的根本。你怎么看?



上一篇:温柔震荡藏玄机 耐心等待5浪起
下一篇:李大霄VS杨德龙:长期资金入市能否拯救A股信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