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1945年七大召开,毛主席审议中央委员名单:李井泉不宜为委员

发布日期:2025-09-17 23:01    点击次数:169

【前言】

1945年4月23日,历经延迟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启幕。会议汇聚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名党员,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大会依循惯例开展党的领导机构选举工作,成立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共选出77名中央委员,其中正式委员44名,候补委员33名。会议闭幕时,毛主席表示:“这既是胜利的大会,也是团结的大会。”

需特别指出,七大中央委员会预选名单公布之际,毛主席对名单展开审阅。看到李井泉名字时,毛主席眉头微蹙,随即执笔将其从中央委员名单中划去。

对于毛主席此举,不少人难以理解,李井泉作为从井冈山走出的老革命者,当选中央委员本在情理之中。那么,毛主席为何将李井泉名字划去?

1909年,李井泉诞生于江西临川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为读书人,家中拥有数亩耕地,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无需为衣食忧虑。

李井泉为家中长子,另有一姐、一妹及两位弟弟。其父在完成农务后,常令李井泉于屋内研读,寄望其能有所成就。

受父亲影响,李井泉学业取得显著进步。成年后,父亲节衣缩食送他前往抚州城内的新式学校求学。

1924年秋季,李井泉凭借出色成绩考入江西省第三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时,受国文教师章涤昌影响,他研读诸多进步刊物,接触到共产主义理念。

1927年春季,李井泉因表现优异经人引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不久,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捕杀中共党员及革命群众。面对反动势力威胁,李井泉毫无惧色,依托自身文字功底撰写并传播革命宣传文章。

南昌起义发生后,李井泉带领数百名工人纠察队员与农民自卫军成员,坚决加入朱德、贺龙指挥的农民起义军,出任第4军第25师政治宣传职务。随后,组织安排他前往东江特委,承担文书工作,持续三年时间。

1930年6月某日,李井泉收到上级指令,需将一封密信送至红4军前委。彼时,红四军正由赣南向闽西转移。获知此消息后,李井泉即刻动身,昼夜不停地赶往闽西,最终将密信交到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阅读密信后,认为眼前送信的青年精明干练,有意将其留用,随即询问了李井泉的具体情况。

毛主席了解李井泉的革命历程后,微笑表示:“你年纪尚轻,能力出众,适宜从事政治工作。不妨留下,期望你研读马列主义著作,深入实践,与基层战士共历艰辛,将学识与才干奉献给劳苦群众。”

李井泉对前往该地心怀向往,听闻毛主席提议后,未加思索便应允下来。随后,李井泉出任红一方面军政委办公室秘书长一职,彼时红一方面军政委由毛主席担任,由此李井泉正式成为毛主席秘书,并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

李井泉任毛主席秘书期间,主要承担记录、登记、抄写及后勤等相关事务。受毛主席影响,李井泉迅速成长,政治素养逐步提升。

此后,在毛主席重视下,李井泉先后出任红四军补充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党支部负责人、红35军政治委员、赣南独立第三师政治委员、红21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一补充师团政治委员以及第三补充师政治委员。当时,李井泉年仅20岁,便已担任红军师级政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934年,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致使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启闻名全球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征程。长征期间,战士们历经重重艰难,有时数日都无饭可食。彼时部队领导委任李井泉担任中央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专职负责粮食筹集工作。

李井泉下达指示后,战士们迅速克服当前困难。同时,他们严格遵循党的纪律,抵制随意打压地主行为,破除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军“匪寇”的诬蔑,有效宣传我军正面形象。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合。两军开展干部轮换,李井泉凭借优秀政治素养,调至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任政治协理员,负责筹措粮草及部队整顿。

两军会合后,中央确立了北上战略,计划赴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军部队会师。但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决策,主张向南行进。

1935年10月某日,张国焘于红四方面军召集全体党员会议。会上众多参会者受其误导,对党中央决策产生怀疑。张国焘试图以同乡关系拉拢李井泉,李井泉坚决回应:“毛主席与朱总司令已有定论,我信任他们的决策,他们定有更深远考量。”

张国焘遭遇挫折后,盛怒之下将李井泉调至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教导员一职。

其后,张国焘未顾及众人反对,率部南行,意图于四川等地构建革命根据地。行动终告失败,致我军精锐受损。李井泉虽无力扭转张国焘所定之策,却未屈服,持续利用教导员身份对部队学员开展正确思想引导。

中央对李井泉在长征期间的表现作出高度评价:“长征期间,李井泉同志先后在一、二、四方面军任职,两次穿越草地,历经重重困难,始终坚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之后,李井泉获任八路军120师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及政治委员。于大青山区域,他带领部队屡获胜利,在阴山七百里地域内,相继建立绥中、绥西、绥南游击根据地,赢得民众广泛支持。

【李井泉落选中央委员,毛主席:他不合适】

1945年,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党中央作出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

七大召开前,党中央已制定好相关章程。然而,出席会议的代表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抵达延安。因地域差异,各代表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尽管战争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但日军仍控制着大片区域。为此,不少代表需穿越日军占领区,部分代表甚至需从占领区启程,途中面临诸多风险。

部分代表因交通阻碍,不得不日夜不停赶赴延安。代表们心怀对党的赤诚之心,陆续前往延安,李井泉亦在其列。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了相关经验与教训。此次会议关键在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作用,并通过选举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团队,促使全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此次会议有547名正式代表、208名候补代表出席,他们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选举工作完成后,大会选出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

需特别指出,最初拟定名单时李井泉本应入选中央委员,但毛主席审阅名单后将其姓名划除。

以李井泉资历与功绩而言,其完全具备进入中央委员会的资格,对此不少人感到困惑。此情况引发七大代表广泛议论,众人皆不明毛主席内心真实考量。

毛主席划去李井泉名字,有其自身考量。在审查中央委员名单时,毛主席发现出自井冈山红四军的中央委员数量过多,这可能使人觉得党内存在结党营私现象。

对毛主席而言,全国革命整体形势更为关键。若国民党借机对我党发动攻击,会波及全国革命大局。中央委员名额有限,毛主席考虑到李井泉是随自己从中央苏区一路走来的同志,定会顾全大局,便划去了李井泉的名字。

为顾全全国革命大局,毛主席作出此项决策。李井泉获悉后,态度谦逊,坚决拥护党中央与毛主席的决定。此举赢得众人赞许。

毛主席对李井泉所持态度极为认可,特此给李井泉致信一封。信中,毛主席指出:“七大应成为团结、胜利之大会,相信你定会为成功召开此次大会付出努力。”

李井泉接到毛主席来信,领会到毛主席的深意,对于未入选中央委员会一事,他随即放下心中芥蒂,对后续革命工作投入更多热忱。

解放战争打响,晋绥野战军番号被取消,重新编为三个纵队,李井泉为张宗逊、王震、许光达三位纵队领导的直接上级。在贺龙、李井泉等人带领下,晋绥地区在解放战争期间取得显著成绩。

1948年年末,除太原、大同、归绥、包头等几座大城市及平绥路西段区域外,晋绥地区大部分已被人民解放军掌控。

1949年冬季,贺龙、李井泉等带领第十八兵团自陕西挺进四川,参与并指挥进军西南作战。此后,他与邓小平、贺龙共同为西南地区开发建设倾注心血。

其在四川任职期间,主导完成宝成铁路建设,推动成昆铁路顺利通车,促成成都、重庆等多座工业城市发展,推动四川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当地贫困状况。面对他人评价,李井泉平静表示:“四川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1955年,党中央为表彰革命战争时期立下功绩的同志,决定对相关抗战功臣授予军衔。李井泉遵循“主持地方政务者不参与评衔”的规定,未参与此次授衔活动。

虽未参与授衔仪式,但他仍被民众尊称为“无衔上将”。以其军事才能与所建功勋,获授上将军衔亦实至名归。

【建设万年桥,给家乡人民留下基业】

1974年2月,因思念家乡,李井泉回到故土。这是他投身革命后首次返乡。

返回家乡,他望见熟悉的山川景致,忆起往昔岁月,内心涌起诸多感慨。探访村里学校师生后,李井泉组织召开了村干部与群众代表会议。

李井泉凝视眼前景象,心中思绪翻涌,向群众表示:“万年桥需修建,建成后利于交通,亦能推动生产。无论困难几何,都应坚持修筑。”

李井泉与当地人员乘船时,见对岸有大片荒地,他激动表示:“若能开发那千亩良田,农民收入将大幅增加,万年桥建设务必加快进度。”

李井泉与省级领导商议后作出决策,特拨36万元资金,要求立即启动重修工程。

万年桥竣工之际,当地民众为感激李井泉所付出的辛劳,特地作诗一首以表谢意:

万年桥恢复通行,乃建国功臣之贡献。

执掌权力不遗忘民众,井泉之水滋养万年青松。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中,李井泉获选担任中顾委常务委员。

1989年,李井泉同志因病离世。其逝世后,《人民日报》发表了经中央审定的《李井泉同志生平》,文中对他作出高度评价。

他恪守廉洁准则,严格自我约束,拒绝特权行为,不谋取个人私利。

世间并无真正岁月安稳,实则有人替我们承担重压。无论战争时期或和平时期,总有人民英雄站出担当。李井泉为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贡献显著,其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上一篇:一场2: 1验出国足新星真成色
下一篇:抗美援朝时斯大林有多喜悦如今的普京就有多烦恼,还是毛主席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