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中国不肯援助,而是这场俄乌冲突,俄罗斯捅的窟窿实在太大了!
随着中俄一连串贸易合同的敲定,从社会精英到普通网民,大家都在夸中俄关系的好。
甚至有一些人建议,要在各个领域都和俄罗斯加强合作,以应对乌克兰以及背后支持他的美西方国家。
这条带着明显煽动情绪的话题一下子在网上激起不少人跟风鼓吹。不过得澄清的是,从一开始,咱们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已经划定了明确的立场——就是保持“中立”。
说白了,不是中俄之间感情不够深,而是这次的冲突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平常的地缘军事摩擦。换句话说,俄罗斯惹的麻烦实在太大了。
俄乌起源——一场伪装成地缘冲突的代理人战争
要搞懂其中的原因,还得从俄乌战争的起因谈起。好多人在提起俄乌冲突时,都会说乌克兰不长记性,挑起地缘矛盾,跑去靠拢美西方,结果引来大麻烦,俄罗斯出手也是理所当然的。
大家都觉得俄乌战争一开始就是这样,但实际上也没那么简单。其实,早在那之前,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收回,已经说明问题了。
两国都算是苏联留下的后裔,乌克兰拥有丰富的土地和资源,但最后却只能算是西方社会里的一角边角料。
内部的民主选举基本上都在美国和西方的掌控之下,大大小小的寡头代理人轮流上阵,争夺权利,还不断出卖国家利益,完全没有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应有的核心框架。
俄罗斯也曾向美西方示好,主动低姿态寻求合作,可结果却换来了对方的包围和威胁。
后来,俄罗斯调整了政策路线,由以普京为核心的一派把持大权,一边清理国内的政治寡头,正本清源。一方面,国家策略也从靠拢美西方转向了与他们角逐合作,提升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份量。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都挺喜欢普京这种铁腕人物,但得说一句,普京以及整个俄罗斯执政党其实还是偏向西方的。在文化认同方面,他们觉得欧洲才是自己文化的根源和发源地。
普京和中国合作,实际上也许是想借机从中获得一些利益,作为融入欧洲的筹码罢了。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一直向欧洲国家提供价格实惠的天然气,尤其是德国,双方甚至还建了一条叫“北溪”的天然气管道。普京自己都觉得这种为了防备美国、融入欧洲的策略挺奏效的。
可是,俄乌冲突一爆发,可就把俄罗斯这十年来的布局和梦想全都打碎了。而这个搅局的人,实际上是美国。说得具体点,就是上一届拜登政府。
拜登是在2021年上台的,那时候的美国正被特朗普那些“抽象”政策折腾得焦头烂额,内部的矛盾也变得特别明显。
制造业陷入低谷,疫情之后物价水涨船高,经济也开始走下坡路,债务危机越发严重,甚至连美元都面临崩盘的可能性。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拜登政府在以民主党为主导的背景下,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战争”这根牌上。
他实际上是打算借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条件,一下子引发俄乌之间的矛盾,搞一场代理人战争。
到那时,西方会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补给,同时对俄实施制裁,借助各种舆论手段,将俄罗斯贴上侵略者的标签,逼得全球国家站队,通过各种软硬手段让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体系彻底崩溃,目标是搞出一场“苏东剧变”。
美国这么玩,基本不用流血就能让一个国家崩溃,到那个时候,俄罗斯和苏联一样,内部矛盾激烈,最终解体,资源和财产都归了美国,人口红利则让欧洲分享。这一切带来的巨大利益也会盖过美国头上的债务和各种问题,起到掩盖作用。
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手段狠厉,用几个敢拼命的走狗就能把对方拖进战火的泥潭,还掌握着舆论和话语的掌控权,很多人都被迷了眼。
那会儿乌克兰内部的政治,基本上都被美国欧洲那些媒体操控得七扭八歪了。
这为他们发动代理人战争提供了先决条件——“得养一条听话的狗,让它去咬谁就咬谁!“于是,俄乌冲突就在预料之中爆发,俄罗斯也深陷其中。
美西方内部的拉跨,导致的战略误判
在战火一开始之前,俄罗斯其实还有扭转局势的机会,关键在于利用自己军事上的优势,出几招快狠准的组合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事情解决掉。至于美西方的制裁和援助,得慢悠悠地推进,而且他们内部也不见得齐心协力。
欧洲的各国还是打算继续观望,毕竟还在用着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一时半会儿也不打算跟对方彻底撕破脸。
毕竟俄罗斯一直自认是个世界强国,开战之前这点没变过。不过战争一开始,局势可就大不一样了。俄罗斯的部队指挥乱成一锅粥,严重低估了乌克兰的战斗力,连最基本的战术配合都搞得一团糟。
再加上失去了制空权,兵员补充也变得十分困难。那些曾经被捧得天花乱坠的“BTR营级作战体系”,最后反倒变成了笑柄。
欧洲国家看清楚俄罗斯在战场上的那些“抽象操作”后,心里也有点乱了。毕竟,美国打的这个代理人战争,要是搞成功,他们自己也能捞到好处,拿到俄国内部的人口红利和市场份额。于是,在美国的煽动下,大家都开始表态,找队友站队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立场变得尤为关键。
美俄在动手之前都试图拉拢中国,但咱们一直态度鲜明,坚决保持中立立场。
战争一开打,他们还拼尽全力想靠自己的影响力去促使两国达成和谈。
为了这个事,王外长亲自出面当起两国之间的说客,可结果嘛,事与愿违,除了遭到美西方舆论的抨击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突破。
从那以后,我国对俄乌战争的态度逐渐变得不那么敏锐,国内的官方媒体大多采用中立口吻报道这场冲突,特意把它描绘得不那么激烈。
既不夸耀俄军的英勇,也不强调乌克兰的牺牲,更多展示的是战争的残酷场面,提醒大家别想着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不少人总是拿中俄之间的贸易合作当成攻击中国援助俄罗斯的理由,这其实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偏见。经济合作毕竟是国家间贸易的基础,做生意赚点钱,归根结底就是大家都能从中受益的事。
咱们国家和乌克兰的经贸交流挺频繁的,怎么这些人就没提过呢?再说了,中国从未给任何国家提供过军事援助,甚至连战争用的无人机也都是民用的买来用的,双方还一起采购呢,不是各自用在不同的战场上吗。
中国从来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即使在开战之后,美西方也没有觉得有啥不对的地方,他们心里清楚,俄罗斯已经快扛不住了。有些根本的经济合作,根本没有办法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
到2023年头,局势变得有点尴尬,俄罗斯没有因为这场战事而崩溃,反倒靠着透支经济来刺激军工产业,硬是挺过来了。相对的,美西方因为巨大的战争投入,反倒有点被拖垮的苗头,感觉到压力山大。
由于战事的缘故,欧洲的经济逐渐走低,加上失去了俄罗斯的便宜能源供应,工业和制造成本一下子飙升,也让市场经济变得更加糟糕。
德国嘛,正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重工业被那些“白左”们的政治思想绑得死死的,几乎被搞得一滴残余都没了。英国政府经济搞得一败涂地,法国在帮忙的过程中也是浑水摸鱼,没少耍花招。
就算是美国自己,也陷入了党派斗争的恶性循环,通货膨胀严重,国内保守派和本土主义势力越来越强。国会里两边争得起劲,支持援助的提案接连被否掉。
这也是整个美西方在战略上的失误,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弄出了这一连串的闹剧。俄罗斯虽然算是个“破房子”,但美西方自己腿脚也不灵光,一脚踢过去房子倒是没倒,反倒把自己的腿给折了。
欧洲的拉跨的原因和本质
到现在为止,欧洲表现出来的那副模样,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战争这个概念的认识不足。从头到尾都没把打仗放在心上,把国防和安全的事情全交给美国和北约来操办。靠着中国的廉价工业货和俄罗斯的能源,欧洲享受了十几年不错的高福利生活。
等到俄乌战争爆发,经济一踩刹车,欧洲那美好的面子也一下子散了,原本的好日子就变成了几个小婴儿似的无奈发脾气。支援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得看各国的军工体系是不是够强大,能不能扛得住这个责任。
重工业算得上一个国家的根基,也是国家成立的根本。说到这点,合格的人其实不多。法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运转起来挺慢。德国虽然工业效率挺高,但对能源的依赖实在太大了。
其他国家多以轻工业和奢侈品制造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自身没有独立生产武器装备的实力。
欧洲如今的难题可不是偶然的,这实际上是长期依赖外部资源、忽略战略自主带来的必然后果。冷战一结束,欧洲就开始享受苏联解体带来的红利,整天活在美好生活的幻想中,等到突然清醒过来的那一刻,反倒变得慌乱又愤怒。
他们痛恨那些中断资源供应的俄罗斯,也厌恶经济繁荣的中国。可是想要采取行动去弥补,结果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那本该掌控的战略自主权。
近些日子里,特朗普之所以能轻松掌握欧洲各国的脉搏,归根结底还是看清了他们对美国的依赖本质。以前,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在压缩国防预算,把安全的担子往美国身上推,这让他们在遇到危机时,逐渐失去了作为独立国家应有的韧性和自主能力。
极端民族主义逐渐抬头,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风暴似乎就在眼前了。
说回头,咱们得说这次俄罗斯确实闯了大祸了。
不是说他撕破了美西方的那些遮羞布,对我们有益,倒是这场战事似乎已经出现了点失控的苗头。
虽然看到欧洲那些废物巨婴们被现实猛地唤醒后一副无能狂怒的模样挺有趣,但这种他们内部那种极端情绪激烈的民族主义抬头,可能会引发一场空前未有的风暴。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大萧条的阴影。政府应对失业率飙升和物价飞涨的问题力不从心,引发了国内一系列矛盾。不少底层民众生活困苦,逐渐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升温。于是,他们开始集聚起来抗议,甚至有些人动手破坏,攻击富人和商人的店铺。
原本就是官商一体的政府,起初对工人的反抗采取镇压措施,但越压越激烈,反而让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两边的对立也越发严重。
到了这个时候,比如法西斯、纳粹这些带着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政党逐渐露出了苗头,他们趁机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开始仇视执政当局和所有干扰自己国家的外部势力。
这些人聚在一块儿,找到了一种发泄情绪和思想的出口。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渐渐沉迷于这些极端的想法,变得越发狂热。
最后,极端政党凭借“民心所向”掌握了权力,带领国家走向极端,清除国内的反对派,发展军工工业,用自己灌输的意识形态洗脑的民众积累仇恨,渐渐走上了战争掠夺的路。寻找经济出路,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始因。
谈到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这些情形和如今欧洲以及整个美西方的政治格局,难免让人觉得惊人地相似。
说到这个,美国以特朗普为代表的极端保守势力开始崛起,他们在国内大肆宣传激烈的思想,挑起与华的对立情绪。在国际上,也用各种手段胁迫盟友和手下,以图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
欧洲这会儿在俄乌冲突搞得经济一塌糊涂,极端政党们纷纷崛起,个个都开始搞武装,打算亲自上阵,似乎挺有把战争越闹越大的意思。
这次情况跟二战之前有点不一样,反正他们的对头变成了俄罗斯。意识到乌克兰赢不动以后,反倒想亲自上阵,搞点真正的动作。
虽然我们是美国的对手,但美国不敢轻易跟我们发生正面冲突,主要是因为9.3阅兵之后,他们清楚看到我们军力上的差距,真是吓得要命。
他们就敢拿经济手段来对付我们,实在不行也就找代理人打打暗战,自己这边要是真的遭遇问题,就果断拒绝了。
美国和欧洲这两边都是极端思想在抬头,不过美国还算留点理性和心思在里面,双方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还得继续,不能把关系彻底搞僵。
而欧盟那帮人就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做政治人物应有的那点城府和实力,说难听点就是一群“傻瓜”、”巨婴“。
有时候为了表达立场,会硬着脖子坚持到底,出了事儿又不知道怎么应付,只会推卸责任。
要是选举败了,就开始骂选民,然后一走了之,把黑钱带走跑国外,把烂摊子留给别人收拾。
在这种氛围下,未来登台几位极端的疯子也不奇怪,一旦引发冲突,爆发战争也变得合情合理了。
终局:没有赢家的战争
欧洲的难题再次证明了中国坚持“中立”的远见和明智,不仅展示出了战略上的坚定,也体现了作为大国的修养和成熟度。
俄乌冲突实在是一场没有真正赢家的战役,俄罗斯伤亡惨重,欧洲的经济因此陷入崩溃边缘,而美国的债务问题也是越发严重,距离霸权的坍塌又近了一步。
保持中立并不意味着对无辜生命冷漠,而是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感。那些掌权的人,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肩膀更沉重。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利益,也为未来冲突平息后留出了调解的余地和重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