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所谓大国重器,不过是披着基建外衣的巨型印钞机

发布日期:2025-10-09 03:31    点击次数:171

有些事儿就特别魔幻,你以为它是个物理问题,其实它是个经济问题;你以为它是个经济问题,扒开一看,嘿,内核是个流量问题。

比如,你刷短视频看到那些超级工程,什么跨海大桥、深空航母、巨型水电站,弹幕里一水儿的“基建狂魔”、“大国重器”、“此生无悔入华夏”。你以为大家是在关心国家大事,是在为工程师的头发默哀?

别天真了,朋友。

大部分人其实是在围观一种极致的暴力美学,一种叫“工业奇观”的玩意儿。这玩意儿和去埃及看金字塔,去罗马看斗兽场,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对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顶级崇拜。

而当这种崇拜能被打包成一个旅游产品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就诞生了。

最近有个新闻,说云南昭通巧家县,因为旁边修了个白鹤滩水电站,愣是把一个悬崖边上的小镇搞成了网红打卡地。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扒光了看看,一个“大国重器”,是怎么在不经意间,变成一个地方的“印钞机”的。

首先,我们得用【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拆解一下这个局里的几个玩家。

第一方,是水电站本身,也就是国家队。他们的目标单纯吗?非常单纯,就是发电,搞“西电东送”。对于国家来说,这玩意儿是战略级的能源保障,是优化能源结构的棋子,优先级高到天上。旅游?那只是毛毛雨,是主菜旁边送的一碟花生米,属于一个美丽的意外,一个正外部性的甜点。他们不这么做会死吗?不会,但能源安全会打个折扣。他们从中最赚钱的是什么?是电,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实现。至于那点门票钱或者带动的旅游收入,跟一年的发电量比起来,连零头都算不上。

第二方,是当地政府和村民。这就有意思了。水电站没来之前,大寨镇的村民可能就是种点核桃、花椒,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这种日子稳定,但天花板也低得可怜,一眼望到头。突然有一天,家门口“咣”的一声,立起一个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

这是什么?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顶级流量入口。

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奇迹,自带光环,能源源不断地把全国各地对“大国重器”有信仰的游客给吸过来。这帮游客有钱有闲,来了总得消费吧?

当地人怎么办?写PPT申请风投?搞元宇宙水电站体验馆?

别闹了。最朴素的商业逻辑往往最有效。你有流量,我有货,咱俩一拍即合,钱就到手了。你看那个叫丁明巧的村民,直接把家里的核桃、花椒、红糖摆在观景台入口卖。这叫什么?这就叫把自然禀赋和流量红利做了个最直接的变现。

她的核桃,以前可能卖给收购商,价格被压得死死的。现在呢?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不是普通的核桃,这是“白鹤滩水电站观景台认证核桃”,是沾染了“大国重器”仙气的土特产。这就像在演唱会门口卖荧光棒,在寺庙旁边卖开光手串,卖的不是产品本身,是一种情绪价值和场景溢价。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快种快收】。机会来了,不需要复杂的论证,先干起来再说。当地政府也懂行,修观景台,建文化广场,搞浮雕墙讲故事,把配套服务给你【喂到嘴里】。他们没花钱去造一个景点,而是给一个已经存在的、不要钱的顶级景点,做了个“付费皮肤”和“周边产品”,这买卖简直不要太划算。

第三方,是游客。他们图什么?

他们图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你看这个大坝。它是什么?是钢筋水泥吗?是发电机器吗?

不,它是一个印钞机。一个披着基建外衣的巨型流量入口和打卡圣地。游客们千里迢迢跑过来,不是为了研究水轮机叶片的流体动力学,他们是为了在那个巨大的、冷冰冰的、充满力量感的工业造物面前,拍一张显得自己很渺小的照片,然后发朋友圈,配文:“震撼!”。

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朝圣”。就像文青要去大理,信徒要去拉萨,现在,一部分中老年人和科技爱好者,开始热衷于去这些超级工程的现场,感受那种“人定胜天”的豪情。这背后是一种国民自信的体现,也是一种非常精准的情绪消费。

所以你看,整个商业逻辑就非常清晰了。

国家队花了天价,出于战略目的,造了一个巨大的“人造奇观”。这个奇观本身就是一个超级IP,一个巨大的流量磁石。

当地政府和村民,成了这个IP最近的“流量承接方”。他们不需要自己去买流量,流量是免费的、汹涌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流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这门生意,本质上不是旅游业,而是流量变现业。

这种模式的成功,其实有点【瞎积薄发】的意思。村民们可能一辈子也没想过,自己家的命运,会被一堆钢筋水泥彻底改变。这不是他们努力规划的结果,而是一个巨大的外部变量,强行给他们踹开了一扇财富的大门。

这就像创业,你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产品没人用,结果公司楼下的食堂因为你天天光顾,成了网红餐厅。世界的魔幻,往往就在于这种无心插柳。

这事儿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第一,很多时候,真正的商机,不在于创造需求,而在于发现一个已经被创造出来、但还没被满足的需求。白鹤滩水电站创造了“观景”这个需求,当地人只需要满足它就行了。这比自己挖空心思去搞个农家乐,段位高多了。这就像商战,与其自己挥着王八拳乱打,不如看准顶级拳手在哪比赛,去他边上卖水卖毛巾,稳赚不赔。

第二,不要小看任何“大家伙”的溢出效应。一个大工程、一个大政策、一个大公司,它们在地图上可能只是一个点,但它们对周边的辐射和影响,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面。想赚钱,就要学会傍大款,不是让你去抱大腿,而是去研究“大款”拉出来的屎,哦不,是“大款”的产业链条里,有什么你可以捡起来吃的边角料。这些边角料,可能就是你的全世界。

第三,商业的本质,永远是价值交换。你提供的价值越稀缺,你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在悬崖上提供一个能看水电站全景的位置,这就是稀缺。在观景台下卖一包刚从树上打下来的核桃,这也是稀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次成功的商业闭环。这玩意儿比看K线图靠谱多了,K线图那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而这种实打实的生意,才是流淌在民间的商业智慧。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那些宏伟的工程,别光顾着赞叹了。

多想一层。

谁在为它买单?谁又在因为它而赚钱?这个巨大的机器轰鸣着,到底碾碎了什么,又养活了什么?

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你看到的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一场活生生的、关于利益、流量和人性的商业大戏。

这可比旅游本身,要刺激多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上一篇:福建舰弹射成功!美日韩坐不住了,中方反击相当硬气
下一篇:并非中国不肯援助,而是这场俄乌冲突,俄罗斯捅的窟窿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