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普京后,特朗普就对华加税向中方交底,最大输家浮出水面
2025年8月15日晚,阿拉斯加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在会谈中心玻璃上,特朗普和普京的闭门对话已经持续了近三小时。这场被全球媒体紧盯的“普特会”最终没拿出一份公开协议,但有个细节被眼尖的记者捕捉到,特朗普离开时揉了揉太阳穴,对随行顾问说了句“暂缓吧,再等等”。 三天后,这个模糊的“暂缓”有了明确指向:美国暂缓对华加税,但真正的“靶子”悄悄转向了印度。
美俄会谈没签协议本身就成了信号。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会后第一时间强调:“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轮不到第三国指手画脚。 ”这话明着是说能源,暗里戳的是美国,过去两年美国没少搞小动作,又是施压欧洲减少买俄油,又是威胁制裁和中俄做能源生意的中国企业。 特朗普那边也没藏着掖着,他在记者会上承认:“暂时不加税不代表放弃,我们得先看看俄乌局势怎么走。 ”说白了,美国想通过掐断俄罗斯能源收入逼普京在俄乌让步,而中国作为俄罗斯能源最大买家,自然成了美国眼里的“关键节点”。
但美国没想到,这步棋被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绊”住了。 2024年年底,俄罗斯能源部公布过一组数据:这一年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占到了总出口量的48%,几乎快到一半。 这些能源主要走三条线,“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直通中国东北,2025年上半年已经累计输气超过2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油气通道,通过管道把俄罗斯原油输到中国东北炼油厂,去年一年输送量相当于3000万桶;还有黑龙江黑河、新疆阿勒泰的煤炭通道,每天都有上百辆运煤专列往返中俄边境。 这些通道像血管一样,把俄罗斯的能源稳稳送到中国,美国想插手?连个缝都找不到。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结算方式。 2025年7月,俄财政部发布报告,上半年中俄能源交易里,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比例超过了90%。 以前两国做能源生意,多少得用点美元,现在基本不用了。打个比方,以前买俄油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再付给俄罗斯,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省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更躲开了美国“美元结算系统”的制裁大棒。 普京在和特朗普会谈时特意提了这事:“我们的能源合作有自己的规则,不会因为谁施压就改。 ”
特朗普那句“暂缓加税”背后,藏着美国对俄乌局势的焦虑。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今年6月出过一份报告,里面算过账:如果俄罗斯能源收入减少30%,俄在俄乌战场上的军费就得砍掉四分之一,普京可能就得考虑让步。 但问题是,俄罗斯能源最大的买家是中国,2024年中国买了俄罗斯原油总量的35%,天然气总量的28%,煤炭的40%。 美国想过直接制裁中国能源企业,可中国反制手段太多,2024年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占美国进口量的80%,要是美国真动中国能源企业,稀土供应说断就断,美国的芯片、军工都得抓瞎。 所以特朗普只能“暂缓”,等机会。
美国把目光转向了印度。 这个南亚国家最近几年和俄罗斯走得很近,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暴涨了150%,平均每天买100万桶,比2022年多了整整一倍。 美国盯着印度,一是觉得印度“转口洗油”,把俄罗斯原油先买到印度炼油厂,加工成柴油、汽油再卖到欧洲,这样欧洲买油就不算直接从俄罗斯进;二是印度对美出口依赖度高,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额达到1200亿美元,其中纺织、制鞋、化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60%,涉及上万家中小企业和几千万就业岗位。 美国算盘打得精:既能敲打印度“帮俄罗斯绕制裁”,又不至于和中国彻底翻脸。
2025年8月16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其中25%是“对等报复”,25%是“惩罚性关税”。 理由写得很明白:“印度通过转口贸易帮助俄罗斯规避对俄能源制裁,损害美国利益。 ”消息传来,印度出口联合会立刻发了声明:“这将直接导致印度对美出口减少至少100亿美元,纺织、制鞋、化工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印度纺织业巨头“阿拉瓦拉纺织”的老板萨蒂什·夏尔马更急:“我们厂30%的产品卖去美国,关税涨50%,每米布要多交2美元,客户肯定转去越南、孟加拉下单。 ”
印度也有苦说不出。 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开始,印度就大量进口俄罗斯打折原油,俄油价格比沙特、阿联酋的低15%-20%,印度把这些油炼成成品油再卖出去,赚了不少差价,也靠这个压住了国内通胀。现在美国一刀砍下来,印度不仅没法“转口洗油”,连能源成本都要涨。而印度能源交易几乎全用美元,不像中俄有本币结算;对美出口的纺织、制鞋产业,生产线、工人、订单都是按美国市场需求建的,短时间内根本转不过来。 印度政府发言人阿努拉格·辛格说:“我们会采取必要措施回应。”但具体措施呢? 加征美国农产品关税? 印度每年从美国进口大豆、棉花超过200亿美元,这么做等于自己打自己脸;限制美国科技产品进口? 印度手机市场60%是苹果和三星,这么做消费者要闹翻天。 说到底,印度没中俄的“底气”。
再看看中国。 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总量比去年同期涨了25%,其中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涨了40%。 因为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中俄东线”通道,中国根本不愁买不到油;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也不用担心美国冻结美元资产。 要是美国真敢加税,中国可以减少买美国大豆、飞机,转而多买巴西大豆、欧洲空客;稀土出口也能“精准调控”,2024年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占美国进口量的80%,要是美国惹急了中国,稀土供应收紧,美国的芯片、电动车产业都得“停摆”。关键是中国有足够的反制手段,不像印度只能被动挨打。
特朗普现在很纠结。 他原本想通过“暂缓加税”稳住中国,等俄乌局势明朗再动手,可中俄能源合作越绑越紧,中国根本不吃“施压”这套。美国财政部官员私下抱怨:“中国现在买俄油用人民币结算,卖稀土给美国用人民币定价,美元在中间完全没作用。 ”而印度这边,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还在喊“要让印度知道疼”,可印度已经派代表团去俄罗斯谈新的能源合作协议了,2025年8月17日,俄印能源论坛在莫斯科开幕,双方计划把2026年的原油贸易量再提高20%。
这场围绕能源、关税的博弈,现在还看不到头。 但有一点很明显:以前美国靠“加税+制裁”就能让别国妥协的日子,过去了。 中国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反制能力,俄罗斯有“不怕施压”的强硬态度,印度这种“两头讨好”的国家反而成了最被动的一方。 就像阿拉斯加会谈后,普京对记者说的那句话:“国际关系不是游戏,谁的地基稳,谁能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