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打到七寸!加拿大这回扛不住了,想来北京求饶?
这事儿吧,越琢磨越像个段子,而且还是那种开头你笑得不行,结尾却让人脊背发凉的黑色幽默。
主角,就是咱们北边那位总想刷存在感的邻居,加拿大。
你得把时间线往回倒一倒,回到那个加拿大还觉得自己“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光辉岁月。
那会儿的渥太华,简直就是华盛顿的“跟屁虫”,大哥说东,他绝不往西。
美国人眼一瞪,说要收拾中国的电动汽车,加拿大立马心领神会,二话不说,“咣”一下就甩出个100%的关税,那架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俩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当时特鲁多政府的小算盘,估计打得震天响:既抱紧了美国的大腿,又能名正言顺地搞贸易保护,护住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简直赢麻了。
他们可能忘了咱们老祖宗的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你跟着大哥混,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中国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狠,一点没拖泥带水。
你不是动我的电动车吗?
行,那我就动你的饭碗。
中国反手就给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这些农产品,也上了一个100%的“豪华关税套餐”。
这一巴掌,直接把加拿大打懵了。
对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民来说,中国市场可不是什么“之一”,而是唯一的“财神爷”。
一夜之间,财神爷不仅走了,还把门给焊死了。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田,美得像油画,可农民的心里却在下暴雪。
仓库里的油菜籽堆积如山,价格却跌得像断了线的风筝。
那感觉,比失恋还难受。
最逗的是,加拿大这边为了表忠心,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可他那位“好大哥”美国,压根没把他当盘菜。
之前说好的钢铝关税豁免,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加拿大这波操作,属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外不是人。
所以啊,当加拿大外长急急忙忙地公开表态,说“哎呀,我们得去中国访问,得当面聊聊”的时候,谁看不出来这是演的哪一出?
这不是去“访问”,这是去“灭火”。
从总理在国际场合的频频示好,到外长亲自喊话,潜台词就一句:“哥,我错了,饶了我吧。”
可问题是,早干嘛去了?
当初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起哄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会有今天?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战略上的懒惰,放弃了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国运当成了别人的赌注。
在国际关系的牌桌上,你甘愿做别人的“跟张”,就别怪人家在关键时刻把你当“弃牌”。
他们最大的误判,是没看懂今天的中国。
他们还以为中国会像以前一样,忍气吞声,打掉牙往肚里咽。
时代早就变了,朋友。
中国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但前提是互相尊重。
你加拿大的菜籽油不卖了,我们扭头就能去澳大利亚、俄罗斯买,全球供应链的选择多的是。
可你加拿大呢?
丢了中国这个巨无霸市场,再想找个同体量的接盘侠,怕是比在北极圈里种椰子还难。
现在,面对国内农民的怒火和蹭蹭上涨的失业率,渥太华那帮精英们总算是坐不住了。
但这种“求和”,与其说是幡然醒悟,不如说是被现实打到了七寸。
那么,中国会给这个台阶下吗?
我觉得,门是开着的,但路得他们自己走。
想谈,可以,先把架在别人脖子上的刀放下。
一边搞着歧视性的关税,一边又想握手言和,天底下没这么好的事。
如果还想着耍嘴皮子,搞点口头上的和解就蒙混过关,那只能说,他们对中国的决心还是一无所知。
这出戏啊,还没演完。
加拿大是选择刮骨疗毒,彻底改弦更张,还是继续执迷不悟,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全世界的观众,可都搬好小板凳,等着看下半场呢。
只不过,这剧本怎么写,导演,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