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寿司在中国狂赚8000万,本土品牌却靠游戏机逆袭
【爆款寿司店倒闭实录】上海白领小李至今记得两年前那个周末——为了尝鲜日本网红KURA寿司,她在龙之梦商场硬生生排了三小时队。可当她夹起标价12元的金枪鱼寿司时,那股子腥味直冲脑门:"这玩意儿在日本也这德行?"转头看见隔壁桌小孩把扭蛋奖品摔得噼里啪啦响,她突然觉得这顿饭吃得像个冤种。
这家号称"日本国民寿司"的连锁品牌,当初登陆上海时阵仗堪比明星见面会。穿和服的服务员端着寿司在传送带上转圈,每吃五盘就能抽扭蛋,叮叮当当的回收提示音吵得人脑仁疼。日本总部拍着胸脯说要在中国开百家分店,结果现在全国就剩两家苟延残喘,平均每天睁眼就亏11万。大众点评上最扎眼的差评写着:"三文鱼片薄得能当隐形眼镜,芥末酱兑水兑得比我前男友的心还淡。"
同样是卖寿司,日本老乡寿司郎和滨寿司却混得风生水起。北京中关村程序员小张每周五雷打不动要去寿司郎撸串——啊不,吃寿司。10块钱的炙烧三文鱼寿司堆成小山,山东养殖的虹鳟鱼冒充挪威三文鱼,核废水事件后反而因祸得福省了三成成本。店里那些单身狗专座设计得贼贴心,左手刷剧右手夹寿司,吃完二十盘还能抽北海道机票,虽然中的永远是"谢谢惠顾"。
滨寿司更绝,直接把店开进大学城。大学生小王和室友发明了"寿司自助穷鬼吃法":8块钱三文鱼寿司点十盘,配着免费味噌汤能吃到扶墙出。后厨中国师傅现杀现切,传送带上的寿司跑得比外卖小哥还快,哪像某些店非要等东京总部空运"有味道的"海鲜。有回小王看见菜单上冒出个牛油果寿司,差点以为穿越到了墨西哥餐厅,结果一口下去真香——这不比那些死守"传统"的倔老头强?
KURA寿司的日本经理山本桑至今想不通,他们明明把大阪道顿堀的旗舰店原封不动搬来上海,怎么中国人就不买账?中国区员工早建议增加热食,东京总部却坚持"寿司必须冷食才高级"。有次店长偷偷给客人加热了鳗鱼寿司,日本督导看见差点表演当场切腹。再看人家寿司郎,麻婆豆腐寿司都整出来了,四川分店的厨师长甚至琢磨过火锅底料寿司——虽然被总部紧急叫停,但这创新精神够甩同行十八条街。
更魔幻的是中国品牌在日本的逆袭。东京新宿的杨国福麻辣烫,日本妹子们排队就为喝那口改良版骨汤。店员山田君现在见到中国游客都条件反射喊"微辣还是中辣",毕竟日本客人总把"少なめの辛さ"(稍微有点辣)说得像在念咒语。新荣记更绝,把北京四合院搬进银座大楼,日本老饕们拿着筷子研究怎么拆解烤鸭——您猜怎么着?人均消费比国内贵三倍还天天爆满。
餐饮老炮们早看透了:在异国他乡混,要么把自己当成本地人,要么把本地人变成自己人。大连某日料店老板模仿KURA搞什么"正宗日式饺子",结果东北大妈们尝完直撇嘴:"还没我家楼下王婶包得实在。"反观北京望京的韩式烤肉店,老板把泡菜换成糖蒜,生菜包肉改成芝麻烧饼夹肉,周末排队排得韩国留学生都怀疑回到了明洞。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