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振臂一呼,57国联手反制,巴铁或主动下场,以色列麻烦大了!
以色列在9月9日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了空袭,目标直指哈马斯谈判代表团的驻地。 这次袭击造成了5名哈马斯成员和1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死亡,而当时哈马斯正与埃及、卡塔尔一起推进美国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
以色列这一炸,不仅打断了和平进程,还把一直担任斡旋角色的卡塔尔推到了危险境地。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对这次空袭愤怒异常,谴责以色列“无视国际法、侵犯主权”。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卡塔尔过去两年一直在为巴以冲突“打圆场”,从人质交换到临时停火,多哈的会议桌几乎没空过。
据报道,2023年至2025年间,卡塔尔参与了超过十轮巴以间接谈判,甚至帮助解救了数十名被扣押平民。 以色列的回应却是战机的空袭。
空袭发生后,卡塔尔迅速采取行动,主导召开了伊斯兰合作组织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紧急外长会议。9月14日至15日,57国代表齐聚多哈,从北非到南亚,从海湾到高加索,阵容堪比联合国大会小型版。
会议声明措辞罕见强硬,明确提出要“共同应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探索建立集体安全和军事协调机制”。
这次峰会不只是口头游戏。 会议现场,卡塔尔埃米尔亲自主持,场外则为遇难者举行国葬,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
多哈峰会草案措辞强硬,明确表示任何针对卡塔尔的军事行动,都将视为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挑衅。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明确的集体安全信号。
阿联酋、沙特、约旦、摩洛哥等多个此前与以色列关系有所缓和的国家这次都表态一致:以色列的行为“不可接受”。 一个月前还在讨论旅游直航和贸易协定的国家,现在一夜之间站到了统一战线。
这一转变,背后是阿拉伯国家对“美国保护伞”的信心动摇,更是对以色列“边界模糊”的警惕升级。
巴基斯坦在空袭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 9月11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成为以色列空袭后首个访问卡塔尔的国家领导人。 夏巴兹的访问目的明确,就是要彰显巴方对卡塔尔的坚定支持。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穆罕默德・阿西夫直言,眼下正是穆斯林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以色列这个奉行霸权行径国家的时候了。 除了国防部长的公开呼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称以色列的袭击“毫无道理可言”,并主动给卡塔尔埃米尔打去电话慰问。
巴基斯坦的表态不只是口头支持。 作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提出愿意组建“联合特遣部队”,并暗示可以提供核战略威慑。 这不是象征意义的支持,而是战略级别的背书。
相比之下,以色列战机飞行1000多公里袭击卡塔尔,中途还需要加油,这么长时间卡塔尔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让多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成了摆设。
埃及在峰会上率先提出具体建议:设立总部于开罗,建立联合指挥系统,组建陆海空三军联动的快速反应部队。 这个提议立刻获得了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的响应。
伊朗的立场更为直接。早在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前,2025年初,伊朗革命卫队一名高级将领在叙利亚遇袭,伊朗直指以色列背后主使。
伊朗趁势宣布,将向卡塔尔提供导弹技术支援,并愿意参与军事演练。外界普遍认为,伊朗将成为这个同盟中最具战力的参与者之一,不仅提供武器和情报,甚至可能直接出兵。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也在巴勒斯坦议题上态度鲜明。 总统埃尔多安早在2023年就称以色列为“恐怖国家”。
虽然与西方有着复杂关系,但一旦中东局势全面升级,土耳其极有可能借机扩大区域影响力。 土耳其表达了“全力支持反以行动”的立场,其参与将极大增强联盟的军事层级。
海湾国家中,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本身军力不俗。沙特拥有先进的美制F-15SA战机、M1A2主战坦克,军工采购一向“豪横”。 据估算,光是这几个国家的现代化装备,就能撑起一支高技术战力部队。
美国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反应十分微妙。 白宫想撇清关系,特朗普说“空袭是以色列自己决定的”。 但卡塔尔方面披露,美方在空袭发生10分钟后才匆匆发警告,而且以军用的武器,卡塔尔的防空系统根本没侦测到。
这种“知情不报”的态度,让海湾国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越来越怀疑。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峰会前访问以色列,强调“美以关系牢不可破”,但同时又对袭击卡塔尔表示“遗憾”。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没能安抚阿拉伯国家,反而加深了它们的安全焦虑。 中东国家对美国的信任跌到了27%的历史低点。
沙特和阿联酋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原本在《亚伯拉罕协议》框架下,这两个国家已经与以色列展开了诸多合作项目。 但这次事件让它们看清:一旦利益有冲突,美国更可能选边站以色列。 这种“单向支持”的机制,正在被重新审视。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也开始受到中东国家欢迎。 俄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谴责以色列“违背国际法”,并表示“支持卡塔尔维护主权的正当权力”。
而中国则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呼吁“尊重主权、立即停火、推动多边安全机制建设”,赢得不少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回应。
这场潜在的全面战争,不只是中东问题。 一旦火并,原油价格飙升、航运线中断、全球通胀反弹,谁都逃不了干系。 而人道主义危机的规模,可能远超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