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没有底线的“吃相”,已经丧尽天良了!

发布日期:2025-07-11 13:45    点击次数:65

80万的天价树:当公共项目变成“提款机”,纳税人的钱包在哭泣

福州烟台山公园最近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几棵黑松在发票上身价暴涨20倍,从3.8万的“平民树”摇身一变成80万的“黄金树”。这哪是绿化工程?分明是在纳税人的钱包上玩“切西瓜”游戏——一刀下去,血溅三尺!

一、天价树:现代版“指松为金”

市民江先生实名举报的这出“树价奇案”,剧情比《人民的名义》还抓马:

发票显示:黑松单价80万,够在县城买套房;

实际采购价:3.8万,连发票价的零头都不到;

价差20倍:这利润空间,比贩毒还暴利!

更魔幻的是,这些“黄金树”栽下去没几年就死了大半。园林工人无奈吐槽:“养护成本比采购价还高,死了也没人管。”好家伙,这哪是种树?分明是种了一堆“一次性取款机”!

网友神评论:“这树是镶了金边还是开了光?建议直接送去拍《西游记》,当人参果树都屈才了!”

二、天价树们:公共项目的“提款密码”

福州这棵“黄金树”绝不是孤例。近年来,各地天价绿化项目层出不穷,堪称“提款密码”大全:

合肥蜀山区:280万买98棵越南紫薇树,全军覆没;

深圳黄麻布社区:3棵景观树耗资31.5万,平均每棵够买辆宝马;

山西清徐县:1305万建仿真椰子树,结果成了“塑料风景线”。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一幅公共项目采购的“灰色图谱”:

虚增单价:发票价是市场价的10倍起跳;

伪造合同:甲方乙方心照不宣地表演“双簧”;

虚假验收:树死了算“水土不服”,钱到账了算“任务完成”。

法律学者一针见血:“苗木采购的非标特性,使其成为利益输送的天然温床。”毕竟,树不会说话,发票可以随便写,这操作比魔术师变戏法还离谱。

三、推诿大赛:监管部门上演“击鼓传花”

事件曝光后,各方表演堪称“教科书级推诿”:

烟台山管委会:“资金审核是财政部门的事,我们只负责种树”;

财政部门:“工程竣工多年未完成财审,我们也很无奈”;

福建万科:“施工单位自主采购,跟我们没关系”。

这“九龙治水”的乱象,让人想起那个经典笑话:三个和尚没水喝,九个部门管不好一棵树。更讽刺的是,项目采用“企业垫资-财政核返”模式,8000万启动资金由万科关联企业先行垫付,项目完结后再将资金上缴。这操作,不就是“左手倒右手”的资金游戏吗?

财审流程的漏洞更令人瞠目: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评审机构对材料单价、工程量等进行实质性审核;

但在本案中,评审中心仅出具“需进一步核实”的模糊意见,未采取任何强制纠错措施。

四年时间审不完一棵树,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或者说,某些人根本不想审?

四、死亡循环:种树变成“行为艺术”

最黑色幽默的是,这些天价树死后既未追责也未补种,形成了完美的“种死循环”:

种树:用天价采购,留足回扣空间;

死树:归咎于“水土不服”,免除养护责任;

再种树:以“整改”名义申请新预算,继续割韭菜。

这种“行为艺术”在多地公共项目中反复上演,本质上都是通过持续制造资金需求来掩盖利益输送。当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当利益输送畅行无阻,最终买单的必然是老百姓。

网友质问:“80万,这得相当于山区小学多少年的营养餐经费?”这种朴素的愤怒背后,是公众对公共资源被肆意挥霍的“切肤之痛”。

五、破局:让每一分钱都晒在阳光下

要根治这种“天价树”顽疾,得从根上动刀:

全流程透明化

从采购、验收到审计,全部环节上网公示。建议开发“公共项目阳光平台”,让纳税人可以像查快递一样追踪资金流向。

强化监管刚性

财审部门不能只当“橡皮图章”,对异常价差必须启动倒查机制。比如设定“价差红线”,超过20%自动触发调查。

严惩“提款机”制造者

对虚开发票、利益输送等行为,按“数额特别巨大”论处。建议引入“行贿黑名单”,让涉事企业终身禁入公共项目。

改革“企业垫资”模式

取消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资金游戏,由财政直接拨款,杜绝灰色操作空间。

写在最后:守护好人民的“钱袋子”

天价树事件,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公共项目监管的种种漏洞。当纳税人的血汗钱被当成“唐僧肉”,当监管部门玩起“击鼓传花”,我们还能指望谁来守护公平正义?

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改革的契机,让公共项目的全流程透明化,让每一分钱都经得起检验。毕竟,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是让某些人用来“种黄金树”的,而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树,都真正为百姓遮风挡雨。

最后送大家一句灵魂拷问:如果连种棵树都要贪,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上一篇:离谱!女子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靠白嫖,手法刷新三观,长得还很漂亮
下一篇:5年1.25亿美元!里德续约森林狼再冲冠 曾当选年度最佳第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