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大胜背后,真正考验才刚开始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别眨眼,这样的分差你多久没见过了?110比59,中国女篮在2025年亚洲杯首秀,直接打出一场“教科书式”的大胜。印尼女篮成了陪练,现场几乎每一投都能砸出喝彩。昨晚那场球我坐在小区门口的奶茶店里,店主一边收银一边盯着手机说“这分数,太过瘾了!”可愉快到激动,我嘴角还残着点犹豫真正的较量还没到来。
作为普通球迷,我喜欢那种临场紧张的心脏扑通扑通,但这场球明显是“热身”的意味。杨舒予赛后那句“以赛代练”,一针见血。比分带来的爽感之外,真正让人期待的,是中国女篮全员开启“实验模式”十二人轮番上阵,个个都能刷到分,锋线、内线、后卫全都试了遍,连小将张子宇也尝到了属于她的亚洲杯初体验。这种从容,是中国女篮活得明明白白的写照吧——不怕试错,更愿意为真正的硬仗养刀磨枪。
下半场场面有些许转折。杨舒予教练特意叮嘱她找回进攻火力,她干脆冲到底,一口气砍下12分、4助攻、2篮板、3抢断,那几个快攻一晃一抖,真有点“未来领袖”的味道。唯一让人皱眉的是,罚球还不够稳定,数据只要卡在六七成,总觉得差临门一脚。但想到她背后无数趟凌晨跑投练习,谁会不对下一场更燃的表现偷偷期待呢?
看张子宇就更让我感慨12分钟高效轰下13分,对抗中有股“不讲理”的自信,但防守上的青涩也藏不太住,有时候盯人甚至会突然空神。可新星就是这味道,有爆发力,也必然会有成长的疼痛。杨舒予都开诚布公地称她为“未来之星”,就是怕太多聚光灯压弯她的肩膀吧?我们愿意多给她时间,无论下场面对什么样的压力。
作为追球十余年的篮球老粉,我能看懂宫鲁鸣的用意——大胜不用太贪,关键是阵容磨合多花心思。今天你会发现,三分雨洒得凶猛,全队外线命中率超四成,快攻反击一个接一个,但一人独大的打法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十二人“军团”——上场就能拼,哪怕只在十二分钟内刷一波“存在感”,都不留遗憾。张茹、翟若云、潘臻琦轮流上来打漂亮仗,这才是女篮的底气!
远景很美,眼下的对手却即将登场。明天迎战韩国,那可是每次亚洲杯都要被讨论无数次的老对手。光是想想韩国女篮的缠斗、韧性和三分劲头,我心里就不止是热血,还攒着不安和悬念。淘汰赛,是一场场硬仗拼出来的。对南半球的劲敌新西兰呢,更是重锤落地时听得见的“咚咚声”。
今天这110分有点像一场盛夏的大雨,下得畅快淋漓。但大家心知肚明,真正考验女篮实力、抗压能力和团队氛围的那一关还没到。磨合、罚球、临场应变、年轻球员的成长……这些才是大赛深水区的密语。
如今我最期待的不是下一个轻松的大胜,而是看她们如何用细节缝补短板、在强敌逼迫下迸发坚韧。你也和我一样吗?你觉得中国女篮面对韩国、新西兰,会遇到哪些真实的挑战?对张子宇这样的新星,你希望教练组如何培养?大家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