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浙江人,将小商品带到全世界

发布日期:2025-07-29 15:54    点击次数:146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介绍,浙江人是如何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并带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

一、浙商,自古奇才多

早在几百年前,义乌人冯允奇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特产带到波斯,这种经商传统延续至今,他也成为目前有记载的、已知最早的义乌外贸商人。

几百年后的1982年,冯允奇的后代冯爱倩在义乌街头通过摆地摊开局,与其他浙商一起,慢慢地将义务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这个小商品市场可不一般,我们用数据说话:

里面有40万种商品、7.5万个商位,每个商位停留3分钟,一天逛8小时,全部走完需要1年零5个月,它里面的商品远销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

在小商品城的带动下,义乌也水涨船高,义务本地户籍人口仅78万,每年却有50万境外客商来采购,1.5万常驻外商在此安家,宛若“小型联合国”。

当然,义务的成功, 只是浙商其中一个代表。

浙商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浙江人特别有经商头脑,这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还有就是浙江民营企业特别发达,小作坊遍地都是,产业链与配套完善,并且在人才、资金、地理、交通等方面具有外贸优势。还有一点就是,当前国内各行各业内卷严重,很多企业出海求存,特别是浙江人,几百年来一直敢闯敢拼,一马当先,早已凭借几百年来浙商们共同打造的外贸网络,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二、浙商+小商品,正溢满全球

1.打破印度人的垄断地位

在葡萄牙里斯本,浙商在2000年创立的首个“中国城” ,终结了印度人对当地商品流通的垄断。

2.非洲人家门口的超市

在遥远的非洲,今年1-5月,中国对非进出口额达9632.1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出口增长20.2%,浙商功不可破,浙商的日用百货在非洲市场占比约15%-20%,他们摸着石头过河,针对非洲市场改良产品,如加厚水桶桶壁、增加提手宽度、提升工具防锈性能等,销量猛增30%,时至今日,浙商的小商品已经遍布撒哈拉沙漠边缘,刚果河畔的集市,甚至东非大裂谷的游牧部落。

比如,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有一个名为 “浙江村” 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浙江商人,他们经营着各类商店,从服装、鞋子到生活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在肯尼亚市场上,浙江产的服装占据了约60%的份额。

再比如,在尼日利亚的一些乡村,夜间照明还要依靠煤油灯,浙商提供的太阳能套件,月费用仅为煤油支出的1/3,不仅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还能给手机充电,带动小风扇等家用电器,帮助非洲偏远村落过上了有电的生活,类似的例子,正在全球很多地方同步上演。

还有,在埃及,浙江制造的太阳能光伏板占据当地40%市场,这背后,是浙江企业投资的光伏电站正覆盖非洲10国,年发电量超10亿度。

3.成为全球节日“装扮大师”+大型赛事的“幕后操控者”

你可能还不知道,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时候,也是浙江人最忙的时候,因为全球80%的圣诞装饰品产自义乌。比如,2025年一季度义乌圣诞用品出口同比增长超100%。

此外,大型体育赛事用品也离不开浙江小商品,比如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义乌制造”更是包揽了70%的周边商品,比如球衣、旗帜、奖杯等。

4.在中东,打破华人只能开餐馆的局面

在迪拜沙漠中,浙商通过海外分市场模式,不仅建立起了商贸城,将百万种商品"搬"到迪拜,还带着近10万浙商来迪拜投资商业地产,一举打破华人在这里只能开餐馆的局面。

5.大洋洲与太平洋岛国也纳入浙商版图

浙商的节能灯具在太平洋岛国占了20%的市场份额;五金工具占据悉尼建材市场35%份额;婴童用品占据奥克兰母婴店60%货架;日用品覆盖斐济首都苏瓦80%社区,据了解,目前斐济市场上约 80% 的渔具来自浙江;浙江耐旱型灌溉设备占据昆士兰州80%农场市场。

浙江人,正在成为“世界小商品超市”运营商,所编织的浙江小商品全球贸易网络,正走向世界的边缘角落,创造着越来越多的东方神话。



上一篇:泰山转会窗临近关窗,新援呼之欲出,老将去留成疑
下一篇:传统茶企为何难敌新茶饮?八马茶业港股突围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