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从追风少年到军旅教头的篮球人生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篮球场上,19岁的王治郅像道红色闪电般腾空而起,"啪"地一巴掌把"海军上将"罗宾逊的投篮扇飞。全场瞬间炸了锅,美国解说员扯着嗓子喊:"这中国小伙儿胳膊是装了弹簧吗?"谁能想到,这个青涩的八一队小将,后来会成为中国男篮"移动长城"的奠基人。
如今47岁的王治郅挂着两杠四星的大校肩章,在训练场上猫着腰给年轻球员示范卡位动作。他那双能摸到3米7的手,现在正把二十多年的绝活一点点喂给下一代。有次训练课,看着小球员连续三次被对手晃飞,他直接把鞋一脱,光脚在木地板上做起滑步示范。"脚掌得像吸盘似的粘住地板,懂不?"地道的北京腔混着篮球砸地的声响,把周围队员都逗乐了。
手机里存着段珍贵视频——96年奥运会对阵美国队那记盖帽。每当年轻球员累得想撂挑子,他就默默点开视频。画面上那个腾空而起的追风少年,和眼前这个鬓角微白的中年教练渐渐重叠。"现在裁判可能吹干扰球咯。"他摩挲着手机屏幕笑,"但该伸手时别怂,机会就那零点几秒。"这话听着带劲儿,像老匠人传独门手艺时的切口。
当年在NBA的五年,604分的成绩单确实不算亮眼。可要论人生选择,24岁才登陆美职篮的他,比现在那些二十出头就琢磨着退役的球员硬气多了。有回接受采访,聊起当年放弃NCAA奖学金留守八一队的决定,他搓着手指说:"那时候穿着军装打球,胸口烫着'八一'俩字,能随便撂挑子?"这话实在,像极了胡同里老北京唠家常的劲儿。
训练场上他总最早到,场边保温杯里泡着枸杞,手里攥着写得密密麻麻的战术本。年轻球员偷拍过他笔记本,上面画满各种战术路线图,边角还标注着"某队员弹跳差0.3秒"这样的细节。有队员私下嘀咕:"大郅指导抠细节抠得邪乎,连我喘气节奏都要管。"这话传到王治郅耳朵里,他咧嘴一乐:"当年王非教练拿秒表掐我折返跑,那才叫真'变态'。"
现在中国男篮青黄不接,U18连韩国都打不过。王治郅站在场边督战,2米14的个子像根定海神针。看他教大个子投三分是件趣事——那么高的个子,示范投篮时却灵活得像后卫。球出手的瞬间总要喊一嗓子"颠儿起来",北京土话混着篮球入网的唰唰声,莫名让人心安。有体育记者感叹:"现在这些孩子不知道,他们眼前站着的是能把NBA全明星当背景板的祖师爷。"
婚姻生活也走过弯路,离过婚又娶了美女主持人周蕾。现在两口子低调得很,有次被粉丝撞见在超市买酱油,王治郅正踮脚够货架顶层的陈醋,周蕾在旁边笑他:"海拔白长这么高啦?"这种烟火气的幸福,比什么豪车名表都实在。
黄金一代的战友们早已各奔东西,就他还泡在训练馆里。从被罗宾逊摸头鼓励的毛头小子,到被年轻球员偷师笔记的教练,王治郅用三十年画了个圆。这个圆里装着96年奥运会的惊天一帽,装着NBA的漂泊岁月,也装着现在训练场上此起彼伏的"大郅指导,这球咋整?"的询问声。中国男篮的春天来没来不好说,但只要有他在场边转悠,那些两米多高的孩子们心里就踏实——毕竟,不是谁都能指着录像对徒弟说:"瞧见没,当年你们师父就是这么帽翻NBA巨星的。"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