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赖账不还、日本占比降低,中国却要多缴54亿会费,这合理吗?
美国赖账不还、日本占比降低,中国却要多缴54亿会费,这合理吗?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日常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193个主权国家缴纳的年度会费。经过长达60天的多轮协商与激烈辩论,联合国预算第五委员会于2021年末正式敲定了2025-2027年新一轮的会费分摊方案。
根据最新公布的会费调整方案,中国承担的比例由原来的15.254%显著提升至20%。这一调整意味着在接下来三个财政年度里,中方每年需要额外支付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会费,三年累计新增支出将突破54亿元大关。
随着这次会费比例的上调,中国在联合国经费分摊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长期以来承担最高比例的美国。面对这一调整结果,中国代表团在表决过程中明确表达了异议和不满。
尽管中方代表在会议现场投下了反对票并提出了严正抗议,但最终这项会费调整方案仍获得了通过。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治理体系中权力格局的演变趋势。
在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中,日本近年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缴纳比例从原先的8%降低到了6.9%。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联合国最主要的会费承担国,其分摊比例始终保持在22%的最高水平,这一数字多年来未有变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承担着最高比例的会费,但其累计拖欠的联合国会费金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会费比例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这种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联合国总部永久性地设立在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同时在瑞士日内瓦、泰国曼谷等世界多个重要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目前,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已经发展到193个,涵盖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权国家,任何接受《联合国宪章》规定义务的主权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这个国际大家庭。
联合国的日常运作需要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各会员国缴纳的年度会费。
各会员国的会费分摊比例并非随意确定,而是基于一套综合性的经济指标评估体系,其中包括该国的经济总量、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实际消费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量。
为了维持会费分摊机制的公平性和时效性,联合国每三年就会组织专门会议,对所有成员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调整各国的会费缴纳比例。
在最新公布的2024年会费缴纳规则中明确提到,如果某个成员国连续多年拖欠应缴会费且拒不履行财务义务,该成员国将面临被暂停联合国大会投票资格的处理措施。
全球通胀压力持续攀升,这也直接影响了联合国会费预算的年度调整机制。
尽管预算规模受通胀影响呈现上涨趋势,但联合国通过持续性的经费优化措施,有效控制了总体支出的过快增长。
为强化财政纪律,联合国专门成立了包括内部监督事务厅在内的多层次监管体系。
这些独立的审计机构通过定期核查和专项检查,切实防范了资金管理中的违规操作和不当使用。
联合国财政体系采用基于成员国综合国力的会费分摊机制,其中美国凭借其全方位的优势地位始终承担着最大份额。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不仅在军事领域保持绝对优势,同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根据最新确定的2025-2027年度会费分摊方案,美国维持了22%的原有比例,按此计算其需要支付的实际会费金额将达到7.6亿美元。
东亚地区的日本由于受到包括美债收益率波动在内的多重经济因素冲击,本国货币持续贬值导致对外贸易受到显著影响。
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其联合国会费分担比例上,从原先的8%调整至6.9%,降幅达到1.1个百分点。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英国和法国,其会费承担比例分别确定为3.9%和3.8%,基本保持稳定。
另一个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受制于西方国家持续的经济制裁措施,其会费分摊比例维持在2%的相对低位。
中国在联合国会费分摊中的变化尤其引人关注。自2009年以来,中国承担的会费数额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600%。
与此同时,中国的会费分摊比例也实现了五倍的跃升。这一变化使得中国在联合国会费分摊国中的排名从最初的第九位稳步攀升至目前的第二位。
根据联合国大会2024年12月的最新决议,中国的分摊比例将再次上调。具体而言,将从现有的15.25%提高到20%,这意味着中国每年需要缴纳的会费金额将从4.8亿美元增加至6.8亿美元。
经过换算,这一调整带来的年度会费增加额约为13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国大会通过该决议的两个月前,中国代表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不同意见。
中国代表在投票时投出了反对票,并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代表们强调,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标准,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
尽管中国方面提出了充分的反对理由,但联合国的最终决定并未因此发生改变。联合国方面针对这一决定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20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自此之后,我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年均增速始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
在保持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持续升级,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型。
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现代服务业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中国经济的这些突出表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在评估会费分摊方案时,充分考量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不仅按时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还在多个领域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上,中国对联合国相关专项基金的捐助力度持续加大,资金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人道主义机构的支持也在不断增强,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联合国维和经费支持方面,我国长期保持着全球第二的资金投入规模。
作为国际维和力量的重要组成,中国累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的军事和民事人员已突破5万人次。
在南苏丹等非洲冲突地区,中国维和部队承担着重要的安全维和与建设任务。
马里等西非国家的和平重建进程中,也活跃着中国维和人员的身影。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国提出了具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2060年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
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国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
该基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碳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资。
在疫苗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提供了超过20亿剂疫苗。
这些实际行动有力支持了联合国主导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业。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重要成员国,在资金投入和实际行动方面都做出了显著贡献。
然而联合国机构的整体运作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系统性难题。
在近期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特别会议上,古特雷斯秘书长公开指出组织面临的财政困境。
他特别强调,联合国财政状况在过去七年里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这种资金不足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联合国处理全球性事务的能力。
特别是在应对重大国际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时,经费短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戴兵在发言中直指问题核心,他强调当前联合国面临的财政危机根源并不在于发展中国家缴纳会费不足。
这一困境实际上源于某些主要会费分摊国长期恶意拖欠应缴款项,其累计欠款金额已高达数亿美元之巨。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戴兵大使的这番言论明显是针对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美国而发。
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美国在联合国系统的欠费总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超级大国一家的欠款就占据了联合国全体成员国拖欠会费总额的近七成比例。
更令人愤慨的是,尽管长期巨额欠费,美国至今仍未受到联合国任何具有实际约束力的制裁措施。
这种明显不公的现象已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多个国家公开呼吁联合国改革现行会费收缴机制。
许多会员国建议应当建立更为严厉的欠费惩戒制度,以确保所有成员国都能履行应尽的财政义务。
值得深思的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当会员国拖欠会费数额达到或超过前两年应缴总额时,将自动丧失在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权。
然而吊诡的是,这一明文规定对作为最大欠费国的美国似乎完全不起作用。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度美国实际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净额达到7亿美元,按照两年期累计计算,该国的会费贡献总额已攀升至14亿美元。
目前美国政府积欠的会费总额略高于10亿美元,这一数字仍控制在联合国相关章程规定的最高欠费限额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未来美国出现超出欠费上限的情况,考虑到其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系统内剥夺其投票权的实际操作可能性仍然相当有限。
这种拖欠会费的做法在美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里根政府执政期间,美国首次对联合国采取强硬立场,以各种理由推迟缴纳会费,这一政策惯性延续至今已长达四十余年。
联合国刚刚成立时,美国作为创始会员国承担了将近四成的经费支出。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出资比例持续走低,直到1974年联合国修改章程,明确规定单个成员国分摊比例不得超过25%。
然而即便是25%这个上限标准,美国政府仍然表示不满,长期采取拖欠会费的消极态度。
根据联合国财务部门披露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的每一年度,美国都未能按时足额缴纳其应承担的会费金额。
那么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真的是因为财政困难才拖欠会费吗?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要知道美国每年的国防预算就高达近万亿美元规模。
更直观地说,光是2019年被伊朗击落的那架RQ-4全球鹰侦察机,单机造价就相当于1亿美元。
相较于这些巨额军事开支,美国拖欠的联合国会费简直微不足道。
其长期拖欠会费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与联合国在多项国际事务上存在严重分歧。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相关决议授权军事行动,这为李娜提供了合法的国际支持框架。在战争结束后的三年内,美国政府如数清偿了所有拖欠的联合国会费。
然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方与联合国之间的分歧再次显现,导致美国政府重拾拖欠会费的老套路。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争取联合国对其打击塔利班行动的支持,不得不再次履行缴费义务。
当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联合国机构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持反对立场,这一立场促使美国政府故态复萌,继续拖欠应缴会费。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模式,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态度的实用主义取向。
部分美国政界人士持有一种特殊观点,他们认为联合国的一国一票制度意味着会费缴纳也应当实行平均主义。这种观点忽视了国际组织的实际运作规则,也曲解了会员国权利义务的对等原则。
实际上,联合国会费分摊机制反映的是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及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美国在享受特殊国际地位的同时,理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