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马斯克要和雷军李想玩命

发布日期:2025-08-05 08:48    点击次数:136

7月24日,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总收入为2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减少了16%;全球交付的车辆为38.4万辆,也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3.5%。

这是连续第二个季度销售出现两位数的下滑,且是十年来交付量最严重的减速。

财报一公布,股价在盘后立即暴跌超过8%。

投资者用脚投票,能从数据中看出未来几个月的压力:“系好安全带,这段时间可能会很难熬。”面对表现不佳的财务数据,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依然给投资者描绘未来的蓝图。

他提到,特斯拉正积极推进多个有潜力的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款“更实惠的车型”。

不过,外界很快就发觉,这所谓的“更实惠车型”,其实就是Model Y的升级版,今年6月开始在美国开始试产,预计下半年会大量投产。

这款车的目标,是通过更亲民的价格,进一步扩大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

除了这款“更便宜的车”,马斯克还提到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Optimus,以及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进展。

他强调,这些技术将成为特斯拉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虽然目前还面临不少困难,但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市场对马斯克的宏伟规划反应冷淡。

毕竟,过去几年特斯拉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上都没太大突破,销量增长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竞争压力不断加剧。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希望公司能拿出实际可行的方案,扭转颓势。

毕竟,靠“用未来来弥补现在”的套路,容易让人回忆起四年前Cybertruck发布会时那场大肆吹嘘的不锈钢原型车——许多人的心思都在“画饼充饥”。

如今看,特斯拉每一项核心指标都在退步。

车业务的营收为166.6亿美元,比去年少了16%,成为拖累整体收入的主因;储能业务也出现了罕见的下滑,收入降到27.9亿美元,减少7%。

更糟糕的是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只有1.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几乎蒸发了89%,比市场预期低了81%。

就像用漏水的水桶打水一样无力。

上海某证券分析师王敏评价:“促销手段用尽了,零利率贷款、免费试用FSD也拉不动需求了。”销量的下滑,一方面受到政策威胁:在北美,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可能取消7500美元的电动车税收抵免,直接扼杀了Model 3这类入门车型的价格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最大海外市场中国,特斯拉上半年的销量降至26.3万辆,同比下降5.4%,成为新能源品牌中唯一出现下滑的。

更让管理层焦虑的是“碳积分”业务的冷淡——这一季的收入只有4.3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腰斩一半。

若扣除这部分,特斯拉实际上已经差点陷入亏损。

唯一还算不错的是毛利率,达到17.2%,高于市场预期的16.5%。

这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上海工厂的成本控制得当。

但这也不能掩盖公司转型带来的痛苦。

“特斯拉的估值逻辑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资深分析师陈超说,“过去是靠销量估值,现在投资人更关心FSD的订阅率、Robotaxi的里程数和Dojo芯片的算力。”这一变化,也解释了为什么华尔街的“网红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连续三周买入特斯拉股票,押注AI未来会兑现。

马斯克也在电话里说:“消费者不是不想买特斯拉,而是买不起。”这句话揭示了他们的“平价车”底牌。

这款被内部称为“E80”的新车,实际上就是现有Model Y的简化版:缩减电池容量,用更低成本的内饰,取消部分智能硬件,目标是把起售价拉到人民币15万到17万元左右。

选择Model Y而非全新平台,暴露了特斯拉的焦急。

2024年初,代号为NV91、售价2.5万美元的车型被传中止,现在简化版的Model Y更像是唯一的退路——“退而求其次”。

特斯拉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坦言:“新车的产能要到年底才能逐步提升。”这背后隐藏的玄机是:美国的电动车税收抵免可能在九月底取消,特斯拉必须先清理库存,再推出平价车。

中国市场变得尤为重要。

上半年,Model Y在中国的销量同比暴跌17.5%,被小米、乐道等新兴品牌用更高配置和更低价格抢占份额。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特斯拉的产品线太单一,只有Model 3和Y撑了四年,而比亚迪、理想等本土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快速迭代。

为扭转局面,特斯拉采取双管齐下:一方面,走量的平价车,比如连接小米YU7的“E80”;另一方面,布局高端市场。

比如即将上市的大六座SUV Model Y L版,价格约40万元,直接对标理想L9。

该版本车长增至4976毫米,轴距变成3040毫米,比现款Y长了150毫米,解决了“后排空间小”的问题。

趣味的是,理想的CEO李想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回应:“欢迎关注我们的五座车i6!”蔚来的李斌也借机宣传自己的乐道L90。

这场“战火”似乎已经打到特斯拉的最后堡垒——高端纯电SUV市场。

回顾特斯拉自2021年Cybertruck交付起,四年间几乎没推全新车型。

同期,比亚迪海豹、极氪001、问界M9都经过了两次升级。

而特斯拉的Model Y之后,整整六年没有新大车问世,这让竞争对手疯狂追赶。

比亚迪的e平台3.0实现了五分钟充电续航三百公里,华为的DriveONE驱动系统的性能也比特斯拉高出27%。

甚至连成本控制这个特斯拉的传统优势,也遭遇了挑战。

小米的SU7采用一体压铸底盘,零件减少了40%,生产效率比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快。

分析师陈超指出,考虑到产能和竞争态势,E80的销量可能会有三种走向:短期内依靠品牌余晖,可能卖出25到35万辆,带动特斯拉在全球的份额回升到12%;但毛利会大幅降低,可能降到16%,汽车利润变得十分危险;中期可能就陷入胶着,2026年底市场份额会回落到8%左右,接近谷底;长远来看,如果自动驾驶、4680电池等战略延迟,特斯拉可能就会变成“电动界的大众”,规模还在,但创新和定价权都失去了。

这次财报的糟糕表现,也给同行们上了一课。

某自主品牌策略负责人说:“单一爆款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Model Y说明,没有哪款车能靠一两个爆款撑十年,快速更新才是王道。而且,全球化还得本土化。” 比如,特斯拉在印度还得依赖上海工厂出口,而比亚迪已经在巴西建厂,提前布局区域供应链。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仍然对特斯拉心存敬畏:“他们真正的护城河,就是制造革命。”就在财报当天,特斯拉上海工厂悄然完成了第八百万辆车的生产,流水线上亮起一句话:“汽车终将消失,机器人永生。”也许马斯克的预言会实现,但眼下,他得先让投资者相信那辆“减配版新车”,能帮特斯拉挺过这个冬天。



上一篇:滁州21米水泥电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