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从巨富到限制高消费,或无法乘坐飞机,王健林遭遇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5-10-10 04:23    点击次数:115

9月28日,王健林因为“被限高”这事,又一次冲上了热搜榜。与此同时,万达集团也面临着债务危机,负债数字高达几千亿,压力挺大。

跟其他房地产大佬要么“破产清算”,要么“转移资产跑掉”比起来,70岁的王健林反倒坚持割肉自救,挺着不放。

70岁的王健林,绝对算得上是房地产圈里最后一个还体面的人物了。

王健林的“三条军规”

面对高达6000亿的债务,王健林毅然走上一条非常艰难的路——割肉自救。

从2017年起,王健林已经六次出手变卖重点资产,比如万达的文旅和酒店业务,总共偿还了几千亿的债务。

即使遇到特别困难的时期,王健林依然坚守“三个原则”:绝不让2.69万套房子烂尾,让买房的人放心;确保15万员工的工资按时发,绝不给员工添麻烦;优先还清那些小额债务,维护普通投资者的权益。

这次,接手48座万达广场的都是国内企业,王健林态度很清楚:“万达广场可以变更所有权,但中国商业的核心必须由咱们自己掌控。”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依然坚持着家国情怀,拒绝把资产转到国外去。

这两年,房地产行业连续出现问题,许多房企的高管要么早早就把资产转到海外,要么在破产之后把债务推给社会。

王健林的决定,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地产行业留下一丝难得的“体面”,实际上,这一切还都跟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系。

1988年,还住在大连棚户区的王健林,用借来的钱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为了谈成生意,他在寒风中跑坏了50双皮鞋;为了争取贷款,他在银行行长家门口苦等了三天三夜,最终拿到了启动资金。

靠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王健林带领万达从零开始,一路打拼,最终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绝对领头羊。

到了2017年,万达遇上了债务风暴,外面各种声音都劝王健林破产清算,不过他还是挺住了,坚持到底。

在公开场合狠狠摔杯子怒斥那些砍价的人之后,王健林选择了断臂求生的道路,出售了文旅资产,放弃了酒店业务,靠变卖核心资产来偿还债务。采取大幅度收缩的策略,既化解了沉重的债务压力,也保住了万达的商业命脉。

正是这种“军人骨子里的血性”,让王健林一次次带领万达走出危险。他的坚守让人感受到了一位企业家在困境中展现出来的责任心与担当。

地产圈“最后的体面人”

在国内的企业家里,王健林可算得上是捐款数额最高的几位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拿出1亿元捐款,成为当年企业界捐得最多的那一批人之一。贵州丹寨扶贫的工程,他累计投入了14亿元,在全国企业扶贫项目中名列前茅。

尽管万达出现债务问题,企业的困境更加严重,不过王健林依旧一如既往地展现出责任感。到2024年,大连人球队解散的时候,他依然坚持为球员发工资,真正践行了“企业不养闲人,绝不拖欠一分钱”的原则。

这几年,在自身债务压力挺大的时候,王健林还是多次出手帮忙同行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建业地产、奥克斯地产、森田等等。就算面对永辉超市和苏宁易购的债务追讨,他依旧坚持做个讲义气的人。

他的作为被不少同行戏称为“白衣骑士”。在这个讲究利益第一的商业圈里,王健林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义字在前”的商人胸怀。

到了2025年,70岁的王健林还在面对沉重的债务压力,依然坚持“死扛到底”。他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军装照,那少年神采飞扬,仿佛在说:“只要红旗还在,阵地就得守住。”

不少房企的大佬在危机中都选择了低调应对,但王健林依旧坚持底线操作:不烂尾,不违约,也不拖欠账款;不会把压力推给社会。

就算身影变得瘦削、满脸疲惫,他依旧没有放弃挽救万达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

眼下,房地产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许多企业纷纷倒闭,购房者和债权人的权益也难免受到损害。不过,王健林的坚持,为行业带来了点希望。他靠“三条军规”稳住了企业的根本,也守住了购房者和债权人的信心。



上一篇:光伏跌跌不休?资金出逃背后藏机遇
下一篇:马兰街道失智失能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