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古代皇帝的妃子那么多,为何还要选秀充实后宫?是真的贪恋美色吗?其实这背后关系到前朝官员的权力洗牌与制衡

发布日期:2025-09-19 04:04    点击次数:63

声明:本文为改编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名字均为化名,图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金碧辉煌的宫殿,是权力的牢笼,也是欲望的舞台。盛世之下,万千佳丽争相入宫,只为那一人。可皇帝的后宫早已佳人如云,为何年复一年,选秀的钟声依然不绝于耳?真是为了贪恋美色吗?

那一日,我站在殿外,透过重重帷幔,仿佛窥见了这华丽表象下,暗流涌动的权力漩涡。

01

大梁朝的春天,总是伴随着一场名为“选秀”的盛事。京城内外的官宦之家,无不为此忙碌,或欣喜若狂,或忧心忡忡。而我,苏府的嫡长女苏晚,便是这届选秀名单上的一员。

“晚儿,你可都记住了?”母亲焦急地拉着我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着,“举止要端庄,言语要得体,切不可失了苏家的颜面。尤其是在贵人面前,务必小心谨慎。”

我垂眸应是,心中却一片沉静。苏家虽是百年世家,但近年来在朝中日渐式微。父亲虽仍身居要职,却已不复往日的荣光。此次选秀,与其说是为了苏家的荣耀,不如说是为了维系那摇摇欲坠的平衡。

母亲口中的“贵人”,除了那些手握实权的后宫嫔妃,更指向了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可皇帝陛下,真的需要这些年轻的女子来充实他的后宫吗?

我曾听闻,当今圣上登基已有十年,后宫佳丽三千,却子嗣单薄。他并非沉迷酒色的昏君,反而以勤政闻名。朝中上下,对皇帝的评价多是“英明睿智,勤勉克己”。这样一位帝王,为何还要劳民伤财,年年选秀?

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个未解的谜团。

“晚儿,你可听清了?”母亲见我走神,轻声唤道。

我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女儿都记下了。母亲放心,女儿不会让苏家蒙羞的。”

明日,便是初选之日。数百名来自各地、出身各异的少女,将齐聚宫门前。这不仅仅是选美,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她们的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是朝堂上此消彼长的权力斗争。

我深知,自己并非天真烂漫的少女,苏家赋予我的,是一项沉重的使命。

夜深人静,我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繁星点点。我的未来,将在这深宫之中展开。是沉浮,是挣扎,还是能窥破这宫墙之内更深层次的秘密?我心中隐隐感到,这次选秀,绝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

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

我握紧了拳头,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辜负苏家的期望。

02

初选当日,宫门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各家小姐或盛装打扮,或素雅清丽,却无一例外都带着或紧张或期待的神色。我随着队伍缓缓前行,目光扫过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她们是我的竞争者,也可能是我未来的同伴,甚至敌人。

殿内,负责初选的嬷嬷们面无表情,眼神犀利。她们不只看容貌身段,更看礼仪举止,甚至细微的眼神流转。我依照母亲的教导,表现得恰如其分,不争不抢,却也不失存在感。

我的容貌并非倾国倾城,但胜在清雅脱俗,气质沉静。

“苏府苏晚,通过。”当那个冰冷的声音响起时,我心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这在预料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是更为严格的复选。琴棋书画,女红厨艺,甚至对时事的见解,都在考察范围之内。我出身世家,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对我而言并不算难。

然而,我发现宫中的考官们,似乎更关注我们对朝堂局势的看法,对皇家礼仪的理解,以及对各大家族的态度。这让我更加确定,选秀绝非仅仅是选妃。

在一次笔试中,题目是“论治国之道,何为根本?”我没有像其他秀女那样大谈仁义道德,而是结合了父亲平日里提及的朝政,写下了“国之根本,在于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在于吏治清明;吏治清明,在于权力制衡。”

我着重强调了“权力制衡”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了历史上因一家独大而导致的弊端。

交卷时,我注意到一位年长的嬷嬷多看了我的卷子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晚上,我回到了暂住的秀女院。院子里气氛紧张,有人欢喜有人愁。几位落选的秀女正在低声哭泣,而通过的,则开始打探起其他秀女的背景。

“苏姐姐,你今日的表现可真出色。”一位名叫柳心的秀女凑了过来,她是柳尚书的庶女,性子活泼。

我微微一笑:“柳妹妹过奖了,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

柳心在我身边坐下,压低声音道:“苏姐姐可曾发现,今日考官们的问题,似乎都与朝政有关?我听闻,此次选秀,除了陛下,还有几位位高权重的朝臣也会参与最终的评选。”

我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哦?竟有此事?我还以为,这都是宫中内务府的安排。”

柳心摇头:“内务府自然是要安排的,但最终的决定权,恐怕就不止在内务府了。我听我姨娘说,此次选秀,是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好机会。谁家的女儿能入宫,能得圣宠,谁家在朝中的地位便能更上一层楼。”

她的话,印证了我心中的猜测。这宫墙之内,美人只是棋子,真正博弈的,是那些手握重权的朝臣。皇帝陛下,在这场博弈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棋手,还是被迫接受的裁判?

03

最终的殿选,在金銮殿前举行。数百名秀女,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不足五十人。她们身着统一的素色宫装,头上不戴任何饰物,只露出最本真的面貌。这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公平。

我站在队伍中,心跳有些加速。今日,皇帝陛下将亲自审视我们。

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我抬眼望去,只见高高的龙椅上,坐着一位身着玄色龙袍的男子。他面容俊朗,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上位者的威严。他便是大梁的皇帝,萧煜。

萧煜的目光从我们每个人身上缓缓扫过,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仿佛在审视一件件待价而沽的商品。我注意到,他的目光在经过某些秀女时,会略微停顿,但并非因为美貌,而是会看向一旁站立的几位朝臣。

那些朝臣,正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几位。

有位秀女被问及家世,她紧张得语无伦次,最终被淘汰。有位秀女因才艺出众,获得了皇帝的赞许,却也被告知“不适合宫中生活”,同样被淘汰。

我开始感到困惑。皇帝陛下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他似乎对美貌和才艺都兴趣不大,那他究竟想选什么样的人入宫?

终于轮到我了。我上前一步,行礼:“臣女苏晚,参见陛下。”

萧煜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那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没有问我的家世,也没有让我展示才艺,而是直接问道:“苏氏,你可知这宫中女子,为何而入?”

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早已准备。我平静地回答:“回陛下,臣女以为,宫中女子入宫,除了为皇室绵延子嗣,更肩负着稳固朝纲、平衡各方势力的重任。”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我。我感受到几位朝臣投来的审视目光,其中有惊讶,也有赞许。

萧煜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那疲惫的眉宇间,似乎多了一丝兴味。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继续问道:“如何平衡?”

我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我将之前在笔试中思考的策略,结合对朝局的观察,娓娓道来:“陛下,朝中各部,各司其职,本应相互协作。然人情往来,党派之争,实难避免。

若有某一方势力过于强大,则易倾轧他方,危及朝纲。此时,便需引入新的力量,或扶持弱势一方,使其得以制衡。而这宫廷之中,女子之身,虽不能直接参与朝政,却能通过联姻,潜移默化地影响外戚,从而达到制衡之效。”

我说完,殿内依旧安静。我不知道自己这番言论,是触犯了禁忌,还是正中下怀。

半晌,萧煜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好一个‘潜移默化,制衡之效’。苏氏,你入宫吧。”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如惊雷般在我耳边炸响。我成功了。然而,我心中却没有喜悦,只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感。我终于明白,我并非以苏晚的身份入宫,而是以苏家的女儿,作为一枚棋子,被放入了这巨大的棋盘之中。

04

我被封为“晚常在”,赐居永和宫侧殿。这个位份不高不低,恰如苏家在朝中的地位,不显眼,却也不容忽视。

初入永和宫,我见到了主位上的徐妃。她出身徐家,是当朝太尉的嫡女,位高权重,容貌艳丽,却也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傲慢。她对新入宫的我们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敷衍地见了礼,便差人将我们打发了下去。

永和宫里除了徐妃,还有几位位份较低的嫔妃,她们大多是前几年入宫的秀女。我注意到,她们的家族背景也各有不同,有的来自军中,有的来自文官。她们之间,表面上和睦,实则暗流涌动,各自为营。

我开始仔细观察宫中的一切。这里的生活看似奢靡,实则处处受制。每一位嫔妃的吃穿用度,侍女太监的数量,甚至皇帝召见她们的频率,都不仅仅是皇帝个人喜好的体现,更是她们背后家族势力强弱的象征。

我发现,皇帝陛下召见嫔妃的频率并不高。他似乎更喜欢独处,或是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即便召见了,也多是温言几句,便让她们退下。这与外界传闻中“帝王沉迷后宫”的形象大相径庭。

有一次,我无意中在御花园散步,碰巧遇到萧煜。他身着便服,正独自一人坐在凉亭中,手持一卷书,神色有些落寞。我本想避开,却被他身边的贴身太监小林子发现。

“晚常在,陛下在此,还不快行礼?”小林子低声提醒道。

我连忙上前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萧煜抬起头,看到是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示意我起身,却没有让我离开。

“你方才在看什么?”他指了指我手中的一卷书。

我有些紧张,答道:“回陛下,臣妾在看《春秋》。”

他微微挑眉:“《春秋》?女子读此书者甚少。”

我鼓起勇气道:“臣妾愚钝,只是觉得,读史可以明鉴,从古人的兴衰中,或能窥得治世之道。”

萧煜放下手中的书,忽然问道:“你当日殿选之言,可是真心?”

我心中一惊,知道他指的是我关于“权力制衡”的言论。我沉吟片刻,认真答道:“回陛下,臣妾所言,皆是肺腑之言。臣妾以为,国家之根本,在于稳定。而稳定,离不开各方势力的相互制衡,方能长久。”

萧煜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目光复杂难辨,有欣赏,有审视,也有着一丝难以言明的疲惫。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我退下。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眼底深处,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以及一份沉重的负担。他并非不近女色,也并非真的对美色不感兴趣,但他似乎被某种更强大的力量所束缚,或者说,他正在利用这股力量,完成他更宏大的目标。

我回到永和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自己离这宫墙深处的真相,又近了一步。这宫廷,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而皇帝陛下,也绝非一个简单的帝王。

05

月光如水,洒在永和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的光芒。我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今日御花园的偶遇,让我的心绪无法平静。皇帝陛下的疲惫和深邃的眼神,像一团迷雾,笼罩着我。

我忽然想起,今日午后,我曾路过御书房附近。那时,殿内传来激烈的争吵声,隐约能听到“选秀”、“兵权”、“制衡”等字眼。我本能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却只听到一位老臣高声喊道:“陛下,万万不可再行选秀!

如今朝中已然……”话音未落,便被另一道威严的声音打断:“李大人慎言!此乃祖宗之法!”

那威严的声音,我辨认得出,是当朝太尉徐大人,也就是徐妃的父亲。而李大人,是兵部尚书李鸿,他素来耿直,与太尉徐大人政见不合。

我当时便觉得奇怪,为何选秀之事,竟能引得两位朝中重臣如此争执?祖宗之法,也并非不可更改。更何况,皇帝陛下并非昏庸之君,何以要墨守成规?

我将这些碎片般的线索串联起来:今日皇帝的疲惫、我殿选时关于“制衡”的言论、徐太尉和李尚书的争执……一个大胆的猜测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形。

如果说,皇帝的后宫并非为了美色,而是为了制衡朝堂,那么每一次选秀,都是一次精密的权力调整。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她们的家族背景、她们的父兄在朝中的地位,都成为了这场无声博弈的筹码。

我忽然意识到,我的入宫,苏家的日渐式微,或许并非巧合,而是皇帝陛下刻意为之。他需要苏家这样清流世家,来制衡那些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家族。

我的那番“制衡”之言,或许并非是我说得多么精妙,而是恰好说出了皇帝的心声,或者说,是他想听到的“工具性”言论。

这让我感到一阵寒意。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清醒的旁观者,却原来,我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这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就在我思绪翻涌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永和宫的掌事姑姑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晚常在!天大的喜事!陛下刚下旨,不日将进行下一轮选秀,但此次并非从民间征选,而是直接从现有各品级官员家中,择选合适女子入宫!”

掌事姑姑兴奋地说道,“更重要的是,陛下特旨,此次选秀,将由内务府协同几位资深嫔妃共同主持,而徐妃娘娘,赫然在列!还点名让您作为副手,协助徐妃娘娘!”

我猛地从床上坐起。下一轮选秀?从现有官员家中择选?这不正是为了更精准地打击或扶持某些家族吗?而我,一个刚刚入宫的常在,竟然被点名协助徐妃主持选秀?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的目光扫过掌事姑姑那张因喜悦而显得有些扭曲的脸,心中却是一片冰凉。这哪里是喜事?这分明是将我推到了风口浪尖!徐妃的父亲是太尉,李尚书是兵部尚书,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而皇帝,此刻却要我协助徐妃主持选秀,这究竟是何用意?

难道,他是在试探我?或者,他想让我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刀,去削弱某个强大的势力?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枚棋子,似乎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我警觉地看向窗外,一个黑影一闪而过。是有人在偷听吗?还是我的错觉?

我心中警钟大作。我被卷入了更深的漩涡。我必须弄清楚,皇帝陛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次选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我的家族,我的命运,乃至整个大梁的未来,都将因此而改变。

我感到一种强烈的预感,一个颠覆性的真相,即将在我面前揭开。

▌06

次日清晨,徐妃召见了我。她坐在主位上,面色有些复杂,既有被皇帝重视的得意,也有对我这个“空降”常在的不满。

“苏常在,陛下有旨,让你协助本宫主持此次选秀。”徐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本宫平日事务繁忙,选秀之事,便多劳苏常在了。”

她这话看似客气,实则是在敲打我,让我不要逾矩。她徐家在朝中势力庞大,她自然不希望有其他家族的女子,通过选秀来分薄她的权势。

我恭敬应是,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皇帝陛下特意将我安插在徐妃身边,绝非偶然。他必定是想通过我,来观察徐家,甚至,是牵制徐家。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开始深度参与选秀事宜。我发现,此次选秀的名单,确实大有文章。有几位来自军中将领的女儿,她们的父亲在边关手握重兵,但与徐太尉并非一派。

还有几位来自地方大员的女儿,她们的家族根基深厚,但与京中权贵往来较少。

徐妃在筛选名单时,总是刻意压制那些军方背景和地方大员的女儿,而对一些与徐家交好的官员之女,则网开一面。她的意图昭然若揭。

她想通过这次选秀,进一步巩固徐家的势力,将更多与徐家亲近的女子送入宫中,从而掌握更多的后宫话语权,进而影响朝堂。

我将这些细节默默记在心中,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尽力协助徐妃,表现得谦逊而听话。然而,我的目光,却一直在寻找着皇帝陛下真正的意图。

一日,我奉徐妃之命,去内务府核对选秀的礼单。途中,我偶然听见两位老太监在低声议论。

“唉,这选秀,一年比一年难办。”一个太监叹息道。

另一个太监压低声音:“可不是嘛。听说这次,陛下是铁了心要动一动徐太尉了。你看那些名单,好些可都是李尚书那边的人。陛下这是想借选秀,给李尚书撑腰啊。”

我心中猛然一震。果然!我的猜测没错!皇帝陛下并非被动地接受选秀,而是主动利用选秀,作为他权力洗牌的工具!

我加快了脚步,迅速回到永和宫。我必须想办法,将我所观察到的情况,以及我的判断,传递给皇帝陛下。但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常在,如何才能做到?

我思来想去,决定从选秀的“考核内容”上做文章。既然皇帝陛下看重“制衡”,那么在考察秀女时,就应该突出这一点。

我借口向徐妃请示,提出可以增加“时政问答”的比重,以考察秀女们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远见”。徐妃听后,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这些小把戏,随便弄弄便是,陛下又不会真的在意这些。”

她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有看到皇帝陛下真正的目的。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机会!

我暗中与内务府掌事太监孙公公取得了联系。孙公公是皇帝身边的老人,为人精明,对宫中局势洞若观火。

我托他向陛下呈上一份“关于选秀考核内容调整的建议书”,其中详细阐述了增加时政问答的必要性,并巧妙地暗示了这些问题可以如何帮助陛下更好地了解秀女背后的家族势力。

孙公公听了我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压低声音对我说:“晚常在好智慧。陛下近日一直在为此事烦心,苦于没有合适的突破口。您这份建议,正好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

我心中一喜,知道自己押对了宝。

两天后,内务府传出消息,陛下亲自批示,同意了我的建议,并对考核内容做了大幅度调整,将时政问答的比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消息,在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徐妃得知后,气得摔碎了茶盏。她知道,这意味着她的计划将受到极大的阻碍。那些她精心挑选的“自己人”,未必能在这些政治问题上表现出色。

而那些军方和地方大员的女儿,她们的父亲常年在外,深谙世事,对时政的理解往往更为透彻。这无疑给了她们一个绝佳的机会。

选秀当日,我作为副手,坐在徐妃身旁。那些秀女们战战兢兢地回答着问题,其中不乏精彩的见解。我看到徐妃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而我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我忽然意识到,皇帝陛下之所以让我协助徐妃,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传递消息,更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制衡者”。

他知道徐妃会利用职权,偏袒自己的势力,而我的存在,便是为了制衡这种偏袒,确保选秀的“公正性”,从而达到他真正的目的。

我抬头看向高高在上的龙椅,虽然陛下并未亲临选秀现场,但我知道,他一定在某个地方,密切关注着这一切。

他并非贪恋美色,他只是在利用美色,利用这后宫,作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刀,来切割那些过于膨胀的权力,维系这大梁江山的稳定。

而我,苏晚,已经从一枚被动的棋子,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执棋者。我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彻底改变。

07

选秀结果公布的那一日,朝堂内外震动。入选的秀女中,有三位被封为贵人,其中两位是军方将领的女儿,一位是地方大员的嫡女。而徐太尉所推荐的几位秀女,位份普遍不高,甚至有两人直接落选。

这个结果,无疑是对徐家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徐妃气得病倒在床,而徐太尉也在朝中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我虽然只是一个协助者,却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审视和探究。许多人开始猜测,我这个小小的晚常在,在这次选秀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放松。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权力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循环。

几天后,我被小林子公公传召,前往御书房。这是我第一次被单独召见,心中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

御书房内,萧煜正伏案批阅奏折。他见到我进来,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我。他的目光带着一丝深意,不再是上次的疲惫与审视,而多了一份探究和赞赏。

“苏晚,你可知朕为何让你协助徐妃主持选秀?”他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心中早有答案,但仍旧斟酌着词句:“回陛下,臣妾愚钝,但斗胆猜测,陛下是想通过臣妾,制衡徐妃娘娘,确保选秀的公正,从而达到平衡朝局的目的。”

萧煜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你果然是聪慧过人。没错,徐太尉近来权势过盛,兵部尚书李鸿屡屡上书弹劾,却苦无实证。朕若直接动手,恐引朝野震荡。

唯有借此选秀,从后宫入手,方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削弱其势力。”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后宫之争,看似儿女情长,实则步步杀机。这些女子,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荣宠兴衰,都牵动着前朝的权力格局。朕身为帝王,不得不利用她们,也因此,朕对她们,始终怀有愧疚。”

我看着他,忽然理解了他的疲惫。他并非冷酷无情,而是身不由己。作为帝王,他肩负着整个大梁江山的重任,个人的情感,在国家社稷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陛下明鉴,臣妾愿为陛下分忧。”我坚定地说道。

萧煜的目光再次落在我的身上,这次,多了一份信任:“好。朕会给你更多的机会。但你要记住,宫中耳目众多,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你必须学会伪装,学会自保。”

他从案上拿起一份奏折,递给我:“这是兵部尚书李鸿上呈的奏折,其中提及边关粮草调拨之事,徐太尉从中作梗,导致粮草滞后。你回去仔细研读,看看能否从中发现端倪。”

我接过奏折,心中大震。萧煜这是将前朝的政务,也交给了我!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将我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我从一名小小的常在,直接跃升为皇帝的“智囊”,尽管这身份不能公之于众。

我回到永和宫,将奏折藏好,然后开始细细研读。这奏折中的内容,果然印证了我的猜测。徐太尉利用他在朝中的势力,以及对户部的掌控,故意拖延边关粮草的调拨,意图削弱李鸿在军中的影响力。

我连续几日废寝忘食,将奏折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我结合自己对宫中嫔妃家族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朝中各方势力的分析,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徐太尉的堂弟,如今是户部郎中,负责京城附近的粮草调运。而他的妻子,是某个地方富商的女儿,其家族在西南地区拥有大量田产。

我发现,近几个月来,西南地区的粮价异常上涨,而徐太尉的堂弟,却上报说该地粮草充足,无需额外采购。这其中,必有猫腻!

我立刻将我的发现整理成一份密报,秘密呈给了萧煜。

08

我的密报送达御书房的第二天,朝中便传来消息。户部郎中徐远被弹劾,罪名是贪污受贿,勾结地方富商,囤积居奇,导致西南粮价飞涨。

萧煜雷厉风行,立刻下令彻查。徐远在重重证据面前,很快便招供。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还供出了徐太尉在背后指使他,意图通过操控粮价,来打击兵部尚书李鸿,并借机中饱私囊。

这一下,整个朝堂都沸腾了。徐太尉虽然位高权重,但其堂弟的罪行确凿,且牵扯到了边关军需,性质极其恶劣。萧煜以雷霆手段,将徐太尉革职查办,并抄没其家产。

徐家势力,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永和宫内,徐妃得知父亲被革职查办的消息后,彻底崩溃。她不再是那个高傲的徐妃,而是一个失去所有依仗的普通女子。她的位份被降为美人,永和宫的主位也因此空了下来。

我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我亲手促成了徐家的垮台,但却没有丝毫的喜悦。我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被皇帝陛下利用的工具。然而,我也清楚,若非我站出来,也会有其他人被推上这个位置。这就是宫廷,这就是权力。

萧煜再次召见了我。他看着我,眼中充满了赞许,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苏晚,你立了大功。”他语气平缓,但其中蕴含的深意,我听得一清二楚,“朕原以为,你只是有政治远见,却不曾想,你还有如此缜密的洞察力。你果真没有让朕失望。”

我低头行礼:“臣妾不敢居功。皆是陛下英明,臣妾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萧煜轻笑一声:“不必谦虚。朕知你心中所想。朕对你,并非只是利用。”他走到我身前,轻轻抬起我的下巴,迫使我与他对视。

“苏晚,朕需要你。”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帝王的霸道,却也夹杂着一丝男人的渴望,“朕需要你留在朕的身边,做朕的眼睛,做朕的耳朵,更做朕的利剑。”

我看着他深邃的眼眸,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在向我敞开他的心扉,向我展示他的信任。

“臣妾……臣妾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我声音有些颤抖,但我的回答是真诚的。我明白,从这一刻起,我与他,不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甚至是……灵魂伴侣。

萧煜放开我的下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转身回到案前。

“永和宫主位空缺,朕欲封你为晚妃,赐居永和宫主殿。你可愿?”他背对着我,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我心中一惊。晚妃!这不仅仅是位份的提升,更是权力的象征。永和宫主位,曾是徐妃的居所,如今却赐予了我。这意味着,我将成为后宫中新的权力中心,而我背后的苏家,也将再次崛起。

“臣妾谢陛下隆恩!”我跪下行礼,声音坚定而清晰。

我知道,这并非简单的恩宠,而是萧煜对我能力的认可,以及对未来朝局的布局。他需要一个能够制衡各方势力,且忠于他的后宫之主。而我,恰好符合他的所有要求。

我从一个被动的棋子,彻底转变为一个拥有实权,能够影响朝局的执棋人。这宫墙之内,我将不再只是一个等待恩宠的妃子,而是一个能够与帝王并肩,共同维系江山社稷的女人。

这,就是古代帝王选秀的真相。它关乎的,从来都不是美色,而是权力。

09

我被封为晚妃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宫廷内外。曾经对我爱答不理的嫔妃们,如今纷纷上门请安,态度恭敬。而苏家,也因此在朝中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父亲因为我的晋升,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一些曾经边缘化的苏家子弟,也重新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然而,我深知,这并非一劳永逸。宫廷之争,永无止境。徐家虽然倒台,但朝中仍有其他强大的家族势力。他们虎视眈眈,等待着新的机会。

我成为了永和宫的主位,管理着后宫的诸多事务。我并没有像其他嫔妃那样,醉心于争宠,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朝局的观察上。我利用晚妃的身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前朝的消息,并暗中向萧煜传递我的分析和建议。

萧煜也对我越来越信任。他会在批阅奏折时,召我到御书房,与我讨论朝政,听取我的意见。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默契。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我也不是那个卑微的妃子,我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面对着帝国的挑战。

我曾问过他:“陛下,您为何不直接废除选秀,以绝后患?”

萧煜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苏晚,这天下不是朕一个人的。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他们需要通过选秀来维系家族的荣耀和地位。若朕强行废除,只会引起更大的反弹。

选秀,与其说是帝王的恩宠,不如说是世家大族与皇权之间的一种平衡。朕能做的,只是利用这种平衡,让它为大梁的稳定服务。”

我明白了。选秀并非帝王贪恋美色,而是他维系统治、平衡权力的无奈之举。每个被选入宫的女子,都承载着家族的命运,也承载着帝王的政治抱负。

我开始关注那些新入宫的秀女。她们中的许多人,都带着和我当年相似的迷茫和紧张。我没有像徐妃那样打压她们,而是尽可能地给予她们一些善意的引导。我告诉她们,宫廷并非只有争宠,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我尤其关注那些背景复杂的秀女,她们的家族往往处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我试图引导她们,让她们明白,若想在宫中立足,仅仅依靠家族的势力是不够的,更需要自身的智慧和远见。

我成为了萧煜在后宫的“代言人”,也是他平衡后宫势力的“定海神针”。我不会主动去争宠,但萧煜给予我的恩宠,却从未断绝。他知道,给予我越高的地位,我便能更好地替他制衡其他势力。

我的生活,从被迫入宫,到主动执棋,再到如今的举足轻重。我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而是一个深谙宫廷规则,洞悉权力本质的女人。

我偶尔也会感到疲惫,感到孤独。这宫墙之内,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我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但每当我看到萧煜眼中那份信任与依赖,我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不仅仅是在为苏家而战,更是在为大梁的江山社稷而努力。

10

时光荏苒,数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大梁朝在萧煜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我,苏晚,也从当初的晚常在,一路晋升为晚贵妃,统摄六宫。我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妃子的范畴。

萧煜对我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甚至会在早朝后,将一些难以决断的政务带回御书房,与我一同商议。朝中大臣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我在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不敢再小觑苏家。

这几年中,选秀依然在继续。每一次选秀,萧煜都会精心策划,根据朝堂的局势,来选择不同背景的女子入宫。

而我,则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替他细致入微地考察秀女,分析她们背后的家族关系,确保每一位入宫的女子,都能为他所用,成为平衡朝局的棋子。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来自新兴军阀的女儿,如何在我的引导下,与另一位来自老牌文官世家的女儿,在宫中形成微妙的制衡。她们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争宠,而是各自家族在前朝权力博弈的缩影。

我教会她们,如何在宫中生存,如何在不触怒帝王的情况下,维护家族的利益。我不是在教她们争斗,而是在教她们如何在权力漩涡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萧煜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他的子嗣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尽心尽力地抚养着皇子公主们,教导他们为君之道,为人之本。我知道,这是我作为晚贵妃,对大梁江山最大的贡献。

我与萧煜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有着超越爱情的默契与信任。我们是彼此的知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懂我的智慧,我懂他的抱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萧煜召我在御花园散步。他指着远处含苞待放的桃花,感慨道:“苏晚,你还记得当年你入宫时的情景吗?那时你言,宫中女子入宫,除了为皇室绵延子嗣,更肩负着稳固朝纲、平衡各方势力的重任。

如今看来,你所言,句句属实。”

我微微一笑:“陛下英明神武,臣妾不过是借陛下的慧眼,看清了这宫墙之内外的本质。”

他转头看向我,眼中带着深沉的感情:“这天下,因有你而更加稳固。”

我心中一暖。这份肯定,比任何恩宠都来得珍贵。

是啊,古代皇帝的妃子那么多,为何还要选秀充实后宫?是真的贪恋美色吗?

我曾是答案中的一部分,如今,我已然成为了答案本身。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帝王的私欲,更是帝王之术的精髓,是权力洗牌与制衡的无声博弈。美人如棋,社稷为盘,而帝王,是那唯一的执棋者。

而我,苏晚,庆幸自己,并非只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我用我的智慧,为自己,为苏家,更为这大梁江山,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上一篇:76年,叶帅询问许世友能否继续掌管南京军区?许世友笑言:副司令如今做我警卫
下一篇:王曼昱绷不住了!姐妹花场外整活,国乒女神笑到飙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