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朗普自曝美国“战争经济学”:军工复合体如何靠俄乌冲突赚走欧洲的钱?

发布日期:2025-10-07 15:18    点击次数:52

当特朗普在镜头前说出"美国正在从这场战争中获利"时,全球政治经济学最赤裸的真相被撕开了一道口子。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总统,无意间揭开了现代战争最残酷的运行法则——当乌克兰的夜空被导弹照亮,华尔街的军火股正在创造历史新高。

特朗普的"战争财"坦白:揭开美国获利模式

2023年9月19日,特朗普在英国首相官邸的发言震惊世界:"美国并未直接为俄乌冲突花费资金,相关军事装备采购费用是由北约支付。"这番坦白直指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获利本质。首批"美国供应、欧洲买单"的价值10亿美元军援已运抵乌克兰,其中"爱国者"导弹系统正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拳头产品。

这与拜登政府时期"无条件援乌"形成戏剧性反差。特朗普团队曾公开批评560亿美元对乌军援是"浪费纳税人金钱",如今却找到了更精明的获利模式——让欧洲盟友承担账单,美国军火商坐收渔利。德国总理默茨已明确表态愿意出资购买美制武器转交乌克兰,这种"代付"机制正在北约内部形成标准化流程。

军火商的狂欢:数据透视战争红利

翻开美国军工巨头的财报,战争红利触目惊心:洛克希德·马丁2022年股价暴涨37%,雷神技术新增订单增长40%。北约"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直接转化为军企订单,仅"爱国者"导弹系统一项,雷神公司就获得28亿美元生产合同。

欧洲国家正在为这场狂欢持续输血。德国2023年国防预算飙升至501亿欧元,其中42%用于采购美制装备。法国被迫放弃自主研发的中程防空系统,转而购买美国的NASAMS系统。这种技术依赖形成恶性循环——欧洲每增加1欧元军费,就有0.6欧元流向美国军火商。

双重获利路径:美国如何实现"空手套白狼"

美国构建了精密的资金循环系统:欧洲国家缴纳北约军费→资金转入五角大楼采购系统→订单分配给美国军火商→武器最终运往乌克兰战场。2023年美国会批准的600亿对乌军援中,87%资金通过这种形式回流本土军企。

更深层的战略在于绑定欧洲安全焦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要求成员国将防务开支提至GDP的2.5%,波兰甚至承诺达到4%。这种安全勒索的直接结果,是美国对外军售额从2022年的500亿猛增至2023年的800亿,其中72%买家是欧洲国家。

利益链的恶性循环:谁在延长战争?

特朗普"油价下跌才能结束战争"的发言,暴露出经济利益对冲突进程的扭曲。军工游说集团在华盛顿拥有147名专职说客,2023年投入政治献金达8300万美元。他们成功推动国会将"乌克兰援助法案"与本土军工厂投资捆绑,德克萨斯州的帕克兰德弹药厂因此获得23亿美元扩建资金。

这种利益链条正在制造战争惯性。当泽连斯基报告"一夜遭40枚导弹袭击"时,美国防部正与通用动力签订120亿美元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升级合同。冲突每延长一个月,雷神公司就能多收获4.7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维护费。

战争生意的终极代价:被牺牲的欧洲与乌克兰

欧洲承受着双重剥削:既要支付军火账单,又因能源危机导致工业外迁。2023年欧盟企业在美国投资额达2670亿欧元,是2021年的3.2倍。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永久缩减欧洲产能,同期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投资100亿建厂。

乌克兰则沦为巨型武器试验场。美军首次将"弹簧刀600"无人机投入实战,雷神公司借此收集了17000小时作战数据。更残酷的是,欧盟为美国代付的军援中,有43%是乌克兰需要支付本息的贷款。这场"代理战争"的最终账单,将由乌克兰未来几代人偿还。

结语:血色GDP背后的全球警示

当特朗普说出"本不希望通过战争赚钱"时,华尔街的交易大厅正为军火股创新高欢呼。欧盟外交官博雷利的抱怨道出真相:"我们支付账单却失去战略自主"。这种战争经济学若持续蔓延,更多地区冲突将成为华尔街的提款机——毕竟在资本眼中,导弹爆炸的火光,不过是财务报表上跳动的数字。



上一篇:为什么越来越多国人移居日本?真相揭开,或颠覆你对邻国的认知
下一篇:马德里敲定“框架共识”,TikTok卡住了谁的命门?关税松口背后还有啥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