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遭美欧连环吸血,孤立无援,谁为背刺中国的代价买单?
越南这会儿,像是走在自己亲手铺的玻璃渣路上。
每一步,都扎得钻心疼。
本以为抱上美国这棵大树,能舒舒服服乘个凉。
哪知道这树不但不遮荫,还一个劲儿往下砸冰雹。
这盘棋下得稀烂,根子就出在7月2日那个自作聪明的决定上。
那天,河内背着所有东盟兄弟,偷偷跟美国签了份关税协议。
这一下,不仅把邻居们都晾了,也把自己的后路堵得死死的。
那协议看着像救命稻草,喝下去才发现是杯毒酒。
越南货出口到美国,关税是降到了20%,听着挺美。
可里头藏着一句要命的话:凡是借道越南“转口”的商品,一律加征40%的惩罚性关税。
这刀子够狠吧?就是冲着中国的供应链来的。
以前,大批中国企业把越南当跳板,在那组装一下再出去。
现在,这条路算是废了。
河内为了让华盛顿点头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真是下了血本。
不仅拍胸脯多买波音飞机,还给美国的大排量汽车开了绿灯。
大哥的翻脸比翻书快
本以为交了投名状,就能换来太平日子。
越南还是太天真了,既低估了特朗普政府翻脸的速度,也高估了自己的斤两。
资本的嗅觉比谁都灵。协议的墨水还没干透,撤退的号角就响了。
短短两个月,那些原打算在胡志明市开厂的中国公司,掉头就去了马来西亚和印尼。
一些正在谈的合作,直接没了下文。
外资,尤其是电子和纺织这些靠出口吃饭的行业,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越南,一夜之间就不香了。
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订单没了,工厂的机器停了,街上的失业的人多了。
越南引以为傲的制造业,那是靠着中国的资本和技术一口口喂大的。
现在被釜底抽薪,经济下行的寒气,扑面而来。
美国那边收了好处,扭头就是一记更响的耳光。
8月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了个公告,说从明年1月1号开始,禁止进口越南用12种主要方式捕捞的海产品。
理由找得冠冕堂皇,说越南捕鱼伤到了海豚和鲸鱼,不环保。
这一棍子,结结实实打在了越南的七寸上。
金枪鱼、石斑鱼、鱿鱼,那可都是越南出口换汇的宝贝。
禁令要是真落地,一年少说损失5亿美元,几十万渔民的饭碗说砸就砸。
越南工贸部长阮鸿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给美国写信求饶。
希望对方高抬贵手,给条活路。
得到的回复,冷得像块冰:“时间不会改变。”
墙倒众人推
华盛顿的重拳还没让河内缓过劲,欧洲人闻着血腥味就来了。
9月下旬,欧盟贸易委员跑到越南,开门见山。
要求河内必须进一步开放汽车制造、医药、金融这些要害行业。
话说的很直白:你们越南对我们欧盟的贸易逆差太大了,去年都500亿美元了。
潜台词就是,你现在孤立无援,正是我们拿捏你的好时候。
欧盟官员甚至放话,越南要是再不取消那些乱七八糟的行政壁垒,让欧洲的商品进来。
那他们就要考虑搞反制措施了。
这哪是来谈判的,分明是趁火打劫。
欧盟看得很准,这时的越南,活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抓到什么都想当救命稻草。
面对这么苛刻的条件,越南根本没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四面楚歌无人援
被美欧轮番敲打,越南这才发现,自己钻进了一个死胡同。
回头再看看曾经的伙伴,早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东盟国家对越南这种吃独食的行为,心里都憋着火。
在一些地区会议上,越南代表常常被晾在一边,没人搭理。
一些原本谈好的合作,也都被无限期搁置了。
邻居们都在旁边抱着胳膊看热闹,就想看看你这个出头鸟,最后怎么收场。
至于中国,官方层面虽然没说什么重话,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之前有意向合作的高铁、能源、电力好几个大项目,现在都悄无声息地收回去了。
一些规划中的“中越产业园”,也直接被划掉了。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和机械设备,增速明显慢了下来。
曾经卖得火热的水果和海鲜,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想再拼起来,比登天还难。
结语
越南高层大概也慌了,开始病急乱投医。
总理范明政在会上说,要加快跟南美、中东那些新兴经济体谈自贸协定。
那些市场跟越南的产业八竿子打不着,自贸协定更是个长线活儿。
等协议谈下来,越南的经济恐怕早就凉透了。
说到底,越南的困境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经济结构太依赖外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源命脉还攥在别人手里。
这就导致它在国际上没什么博弈的底气。
对外出口一有风吹草动,整个国家就得跟着打喷嚏。
越南总书记苏林,这位强力部门出身的领导人,或许擅长稳定内部。
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棋局里,显然下了一步臭棋。
他想耍一套“竹子外交”,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两头通吃。
结果,被现实狠狠地上了一课。
小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生存,本就是走钢丝。
妄想牺牲一个邻居的利益,去讨好一个远方的霸主。
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被两边一起抛弃。
国际关系的根本,是信任和互利。
当身边的人都不再信你,你就算把姿态放得再低,也已经没人愿意拉你一把了。
今天越南面临的经济寒冬和外交孤立,都是当初那个背刺的决定,引发的一连串恶果。
它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大国博弈中被“用完就扔”的棋子。
只是这一次,它为自己的天真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